怎样学习提高初三数学
初三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最后一年,也是中考的开始,怎么去学好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
一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 、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 、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
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
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
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地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同一个问题在反复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其实就是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 、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
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
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
“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 、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
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但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一定要追求实效。
初三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小明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开展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具备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点.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测量、制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树木高参天,如何测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个性化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体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广度,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开放、变式性问题的训练,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很好地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对此类问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既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又能进行适当的数学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上的单一性,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求变的创新意识。
怎样学习提高初三数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