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历史>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2)

慧良分享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

  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平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

  (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中下层民众不满;群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

  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措施

  (1)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

  (2)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3)掀起反犹狂潮

  (4)发展军工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内阁制定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日本受到经济危机重创。

  2、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行动:制定《国基准则》。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东方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

  4、战争进程

  (1)1940年攻陷法国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2、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垮台。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3)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8月15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人口、财富、环境)。但击败了法西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美国成为最强军事、经济国家;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

  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防御对象。

  3、开始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政治表现)

  4、发展: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经济表现)

  二、德国的分裂

  1、分区占领: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2、柏林危机

  3、东西德: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4、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美苏敌对发展到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背景:原有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科技、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2、欧洲共同体:1967年,简称“欧共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

  3、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欧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革新生产技术. 刺激了经济发展

  (2)发展:七八十年代放缓。90年代以后,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②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大量军需订单;

  ③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

  (2)成就: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国际地位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而增加军费,引起亚洲邻国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欧洲:英、法、联邦德成为“福利国家”

  2、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影响:缓和阶级矛盾,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影响: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但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模式,取消各国共产党自主权。

  2、中苏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措施: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上:垦荒运动,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影响: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2)影响: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轻工业与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顽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到政治体制改革。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2、东欧剧变

  (1)原因:各国改革效果不佳,社会矛盾尖锐。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受戈尔巴乔夫政治多元化影响。

  (2)措施:政治上,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经济上,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

  1991年,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全局。年底解体。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

  1、背景:亚非国家取得独立,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问题

  2、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

  4、影响: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非洲年

  1、开始:首先在北非开始,1951年利比亚独立

  2、发展: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4、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卡斯特罗,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课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联合国

  成立时间:1945.10。

  总部:纽约。

  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简称安理会),担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由 中国 、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

  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③联合国秘书处。

  2.国际安全: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经济全球化:

  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特点: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

  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影响加大;

  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2.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时间:1995.1.1

  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作用:

  ①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②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③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①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②2003年,美国未经过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原因:欧盟、日本和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表现:

  ①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③中国通过 改革开放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④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表现: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2.中国态度:

  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 、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③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指美国。

  “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影响:拓展人类生活空间,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1、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

  2、文件:《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1、生态问题:温室效应,污染和浪费淡水资源,土地荒漠化,森林乱砍滥伐。

  2、人口问题

  (1)表现:人口增长过快,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

  (2)影响: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饥饿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相关文章: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期中期末考试必备

2.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4.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9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