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大总结
上了高中,化学知识还是需要和初中衔接 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初中化学大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即核外电子由里到外分层排布, 各电子层由里到外分别叫K层、L层、M层、N层。。。。。
( 2 ) 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的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4.熟练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及常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5.明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思考题:
判断O、Na+、H2O、 NH4+、OH-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多少。
二、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上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存在形态有两种--单质和化合物;从微观上讲,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其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合价和原子团
(1)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
明确: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4)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金属元素显正价;5)遇到不太熟悉的物质时(如K2MnO4),首先判断比较熟悉的元素的化合价(K +1,O -2),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判断其它元素的化合价(Mn +6);6)熟悉一些常见的变价元素如C、N、O、P、S、Cl、Fe、Cu的化合价(如O有-1、-2,其中-2常见);7)熟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原子团,如SO42-、NO3-、NH4+、CO32-、HCO3-、OH-等。
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说明:这部分内容与高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及从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有直接的关系,务必重视。
3.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分类依据的不同,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初中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如空气、溶液、浊液、煤、石油等),而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初中简单了解),而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明确:(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划分依据是看有几种组成成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从组成上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从性质上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iO2等)、碱性氧化物(CaO、CuO、Fe2O3等)和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3)按电离出的H+的个数,酸可分为一元酸(如盐酸、硝酸、醋酸)、二元酸(如碳酸、硫酸)、三元酸(如磷酸)等;按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和弱酸(如碳酸、醋酸);按组成元素,可分为含氧酸(如硝酸、醋酸、硫酸)和无氧酸(如盐酸)等;(4)碱可分为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和弱碱(如Fe(OH)3、Cu(OH)2、NH3.H2O);可溶性碱(如NaOH、KOH、Ba(OH)2 、NH3.H2O)和难溶性碱(如Mg(OH)2、 Fe(OH)3、Cu(OH)2);(5)盐可分为正盐(如NaCl、CaCO3、BaSO4、Na2CO3、CuSO4)、酸式盐(如NaHCO3、 NaHSO4)、碱式盐(如Cu2(OH)2CO3)等。
多识一点:酸式盐与正盐可相互转化:
思考题:
列举由H、O、C、Na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单质、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经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金
属活动性、热稳定性、可燃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
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思考题:导电、爆炸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化学方程式
(1)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说明: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具体原因高中再学习)
②明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应满足三种条件之一,即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实际上有弱酸、弱碱生成的反应也是可以发生的。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时还应注意反应物的溶解性,例如,碱与盐的反应、盐与盐的反应一般要求反应物都可溶于水。
③在高中化学中,我们还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其它分类,如(非)氧化还原反应、(非)离子反应、(不)可逆反应、吸热(放热)反应等,感兴趣的同学可前提预习一下噢。
思考题:
反应
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吗?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改变吗?如何对该反应进行分类呢?
四、化学反应规律的运用-单质、 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噢,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提醒同学们回顾以下几点:1.初中化学学过的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有哪些?提醒一下: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氢气、碳,金属单质如铁、铜等,(想一想、写一写),还记得他们的性质吗?2. 还记得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物质的通性吗?(忘了?看看课本或笔记本回忆一下吧)3.是否还记得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4.试着分类整理一下初中学过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你会很有收获的。
思考题:
你能举出制备MgCl2的七种方法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五、与溶液有关的内容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如水)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
注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换成体积则不成立)。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了解两个概念的含义。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
(3)回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方法 。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其中S代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 S/(100+S)×100%
②溶质质量:溶剂质量=S∶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S∶(100+S)
思考题:
你知道哪些物质溶于水会产生明显的放热、吸热现象吗?
六、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及安全、环保、节约意识。到了高中,要注意自己动手做实验噢。
就初中化学来说,主要涉及一些内容:
1. 常见仪器的使用
掌握下列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量筒、托盘天平、漏斗、温度计、表面皿、试
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研钵等。
思考题:你知道哪些仪器可直接加热,哪些需隔着石棉网加热吗?
2. 基本的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少量、定量?
(2)物质的加热
(3)溶解、蒸发、过滤、蒸馏(想一想:需要的仪器、注意事项)
(4)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①基本过程: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②关键词: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注:检查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
3.分离和提纯 (除杂)常用的物理方法
应熟悉常用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所用仪器(装置)、注意事项等。
(1)过滤法: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如:粗盐的提纯。
(2)结晶法: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如:分离NaCl和KNO3。
说明: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方法。
(3)蒸馏法:适用于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如:分离液态空气得到O2 .
4.常见物质及离子的检验、鉴别(略)
5.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一般思路为: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装置→收集装置或验证性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制取有毒、有污染性、易燃的气体时)等。
按照以上思路自行回顾实验室制取O2、H2、CO2 的相关问题及验满方法。
思考题:
你知道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哪些吗?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你还知道实验室制取O2的其它方法吗?
七、与化学计算有关的问题
初中化学计算类型主要涉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及综合计算等,要求相对较低,计算比较简单。在高中化学中,化学计算相对比较复杂,有时会涉及到一些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如差量法、守恒法(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关系式法、极限法等,想一想,你曾经用过这些方法吗?
思考题:
向100g18.25%的盐酸中加入8g Fe2O3和MgO的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200g某浓度的NaOH溶液,结果使溶液中的Fe3+和Mg2+恰好沉淀完全,则该NaOH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0% C.20% D.10%
八、考考你的知识面
你了解下列概念吗:合金、潮解、风化、结晶水合物、电离、电离方程式、有机物、 同素异形体?你了解化石燃料吗?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你了解物质导电的原因吗?。。。。。。
九、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中化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低,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故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和简单模仿等。而高中学习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高中化学教学是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需要同学们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类比、推理、联想、归纳等方法,理解后再记忆,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故高中阶段同学们要习惯于使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形成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维模式。
进入高中以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总结巩固反思等),培养自己较强的自学能力、主动质疑的能力、合作意识、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概念较多,学习时应注意理解好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学会对比分析,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的学习,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的学习等;深刻理解好有关理论和反应原理的含义和使用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灵活的应用。
高中化学中会学习很多种(类)新的物质,学习这些物质时要用好分类、比较的方法
和学会从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的性质,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同时要运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规律,则学习会事半功倍。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解题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