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复习攻略
其实一年级也好,二年级也好,考试的内容都是基础的内容。换言之,基础扎实,怎么考都不怕。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 .按偏旁部首、形近字、多音字分类
(1) 按偏旁部首分类
例如:波浪 滑冰 果汁;邮票 郊外 部分;宽广 丰富 寄信;盘子 脸盆 盒子;透明 到达 追赶;次序 出席 家庭
我们可以根据偏旁部首归纳我们所学习的字。同时字不离词,词又进行归类,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特别是对一些不常见的偏旁部首,要有意识地归类,例如带包字头的一些字。
(2) 按形近字、音近字进行归类
同学们看:“从前”的“从”和“花丛”的“丛”这两个字形很像,“幻灯”的“幻”和“幼年”的“幼”只有一笔之差。但通过组词、比较,很容易把这些形近字加以区分。“画卷”和“入场券”中的“卷”和“券”是不同的,放在一起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不同,可以避免以后写错。“辛苦”和“幸福”中的“辛”和“幸”不同;“客人”和“容易”中的“客”和“容”虽然都是宝盖头,但是下面部分是不同的。另外,“贫穷”和“贪玩”中的“贫”和“贪”,“提水”和“问题”中的“提”和“题”,“前进”和“近处”中的“进”和“近”,“栽树”和“裁衣”中的“栽”和“裁”,这些都是形近字。
还有的字形近音也近。比如:“直线”的“直”,“职务”的“职”;“平原”的“平”,“评选”的“评”;“蓝天”的“蓝”,“竹篮”的“篮”。记忆这些字应该掌握规律。比如:“蓝天”和“竹篮”中,“蓝”表示颜色的,最初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它是草字头。“篮”是竹字头,因为篮子是由竹子编成的。同样,“辨认”和“争辩”,“日历”和“厉害”,“艰苦”和“坚持”都是这类字。
(3) 按多音字分类
如:“假jiǎ 山——假jià 日”; “重zhònɡ 量——重chónɡ 复”; “调tiáo 皮——调diào 换”:“电扇shàn——扇shān风”;“团结jié——结jiē识”;“缝fénɡ补——门缝fènɡ”;“撒sā手——撒sǎ种”;“睡觉jiào——觉jué得”等等。
2 .学习汉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在语言环境中记忆
学习生字一定要注意在语言环境中记忆,最好把字放到词、句子中记忆。
比如:学习“朝阳”的“朝”时,可以记句子“火红的朝阳从东方升起”;学习“露珠”的“露”时,可以记忆“叶子上的露珠闪闪发亮”。
这样我们不仅把字记住了,而且词也容易记牢,还能积累句子。
(2) 要加强复习
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接触大量汉字,如果不加强复习会影响学习效果。我们可以用老师教的方法,按照部首、形近、音近、和多音来归纳,还可以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这样能使我们牢固地掌握字词。
(3) 经常请教他人
对一些字我们学了也许过段时间就会忘掉。如果忘掉了,可以问问同学,家人。这样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巩固。
(4) 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查字典是我们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具备熟练查字典的能力,就能掌握很多的生字和知识。
例如:“惬意”这个词同学们认识,也会发音,但对它的意思可能不会太了解,这时就需要打开字典查一查。要通过字音了解字义,可以利用音序查字法查。根据汉语拼音,在音节索引部分就可以找到 qi è这个发音,然后按照后面的页码,找到相应的页,这样就查到这个字了。根据字典上的解释,我们知道它表示“满足,畅快”的意思。
又如:“名闻遐迩”后面两个字念什么呢 ? 打开字典,看到字典部首目录,找到走之旁所在的页,然后在检字表中根据除开部首的笔画数在这一栏中找到相应的宇,这样就可以查到它们的发音。第一个字念 xid ,当“远”讲;第二个字念ě r ,当“近”讲,这样“名闻遐迩”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二、阅读
1 .二年级的阅读要求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阅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 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5 万字。
(10) 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2 .理解词句
我们看看理解词句的办法:
(1) 换词法
《落叶》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这里“催”字很重要,它把树叶枯落和侯乌南飞这两种自然现象生动地联系起来,说明燕子要马上飞到南方去。这个字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试着把“催”字替换成其他的字,如“让”,“叫”等,都达不到“催”字在这个句子中的效果。
因此换词法可以帮我们更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增删法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显然,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对星星的痴迷程度,就是通过他数星星的具体情景表现出来的。首先看他是怎么数的:他是“坐在院子里”,靠在奶奶的怀中,“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如果我们把“一颗,两颗”去掉,就不能生动地体现出孩子数星星时的痴迷状态。所以有时候删减或者增加一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课文非常有好处。
(3) 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初冬》描写的是下雾时的情景,雾中的景物通过语言的描述能够想像。但是如何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呢 ? 同学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 详见讲解视频 )
(4)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春雨沙沙 春雨沙沙/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飘在果林 点红桃花/飘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野 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淋湿我的帽檐 沾湿她的花衫/
我们顶着蒙蒙细雨 刨坑种树/把祖国大地绿化/
春雨沙沙 春雨沙沙
显然,在理解这首诗的过程中,有些词语非常重要。比如“飘、洒、落、降”表达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家得到雨水的浇灌;“唤醒”是指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这些都是在春雨浇灌下万事万物发生的变化。而对这些变化,对这篇小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如果我们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在生活中观察过,感受过,就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就会感受到这些用词的美妙。
再举个例子:“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我们知道小虫、蚂蚁、小鱼的生活状态,也对屋子、船、伞比较了解,因此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落”的作用。由于树叶落在地上,可能弯成谷形,小虫从这个缝隙里爬进来,就像人住在屋子里,落叶可以为这些小虫遮风挡雨。 ( 详见讲解视频 )
同样的道理,当它“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小水沟中小蚂蚁不会游泳,但是可以坐在树叶上漂在沟中。而在河中的小鱼游过来是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这样的语言描写都很生动。
(5) 通过想像理解词句
《黄山奇石》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象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盘子上面放一个桃子是什么样的呢 ?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在黄山的风景中,平平的山顶上有个桃形的巨石。作者想像这块巨石是从天上飞来的。同学们在理解的时候,也可以想像一下巨石是怎么来的。 )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 ‘猴子观海'的名字起的非常富有想象。本来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血肉的一块石头,但由于作者丰富的想像,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猴子端坐在峭壁上观望滚滚的云海,多富有诗情画意啊。 )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 ”
( 同学们除了要认真地展开想象以外,还可以扩充我们的思维,延伸学习的范围。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收集照片或者亲自去黄山看看,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看到的美丽的景物加以描述。文中说:“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 ”其实名字本身就是对丰富想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
一、朗读
1 .正确朗读
正确朗读的标准是: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错读、不重读、不倒读、不唱读。读准字音就是指字音不能够发得含含糊糊的让别人听不清楚。不丢字、不落字非常重要。因为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容易马马虎虎地把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字落下去了。还有的往往按照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读的时候容易多加字。不错读也是说读的时候不要出现问题,不要嗑嗑巴巴。读得不通畅会影响我们表达的效果。另外,有的同学爱拉长声音读,这叫做唱读。它不利于我们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如,《小虾》中有一段描写:“有一次我用小树枝逗一只正在休息的小虾,它立刻躲到缸底,不停的挥动着细长的腿,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的,连眼珠也一突一突的。”
在读描写小虾样子那几句时,不要唱读。如果慢读、唱读,就把当时小虾的样子给毁掉了,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小虾的状态。因此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如实地反映课文中的内容。
2 .词能连读。能按句逗、自然段恰当停顿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往往容易把一些词给读断了。举个例子,《精彩的马戏》中有一句话:“熊踩木球也很好玩。”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好它的停顿。如果停顿不对,就成了“熊踩,木球也很好玩”,意思就表达错误了。
所以要注意把词连起来读,遇到句号、逗号则应该有自然的停顿。如果一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也要停顿稍长一些。一般情况下,逗号停顿最短,句号略长,段和段之间更长一些,这样才能让别人听出你所表达的每一个小的意思和大的意思。我们继续来读完这段话:
“笨重的黑熊爬到大木球上直立着身子,小心地移动着双脚,让大球滚到跷跷板上,木球刚滚到跷跷板的那一头就落下来了,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 ! 人们发出一阵哄笑。”
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如果句、逗停顿恰当,我们就可以把笨重的黑熊在上面表演的情景了解清楚,同时还能够了解人们的反应。
3 .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先来看两句话:“天上的乌,地上的虫,水中的鱼,他都喜欢。他从来都不捉弄小动物,而售察它们怎么生活。”这是讲达尔文从小喜欢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从不拿小动物寻开心,读的时候应该让我们感到达尔文喜欢所有的小动物。
再看松鼠妈妈说的话:“傻孩子你看错了,那不是树,是人啊 ! 他会伤害你的。”通过朗读我们要把松鼠妈妈着急的样子表达出来。但是,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他怎么能伤害小松鼠呢 ? 因此我们越是把松鼠妈妈着急的语气读好,就越能让我们体会出达尔文对小动物的爱之深 o
《小壁虎借尾巴》中有这样一句话:“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 ”其实小壁虎每次找朋友去借尾巴的时候它都很难过,也很焦急。因此我们要读出这种难过、焦急之情。同时我们也会感到,小壁虎还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所以读的时候要把重音放到“借给我”三个字上。另外,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停顿。在哪停顿呢 ? 可以在“行吗”之前。因为小壁虎很难过、很焦急,它特别想要这个尾巴,它的停顿表现出这种期盼能够得到尾巴的迫切心情。
《狐狸和乌鸦》中,乌鸦跟狐狸有 3 次对话。第一次,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 ! 亲爱的乌鸦。”这是狐狸在暗暗地打主意,怎么才能得到这块肉呢 ? 笑是它装出来的一副笑脸,想讨好乌鸦;“您”是尊称。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狐狸那种假装尊敬、假装问候的语气读出来。第二次,狐狸表示对乌鸦孩子的关心,想用这种方法来讨好乌鸦,好让乌鸦开口。所以这时读狐狸话要用一种假装亲近,假装关心的语气来读。第三次,狐狸看出乌鸦喜欢听奉承话,就把不属于乌鸦的优点全安在它身上了。比如,“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你唱歌”,狐狸故意奉承它就是想要乌鸦开口好得到那片肉。读狐狸第三次夸乌鸦话时要读出假意的赞美。而读麻雀的话则要读出那种瞧不起的语气。
《小企鹅和妈妈》这篇课文是讲小企鹅妞妞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企鹅与妈妈的对话说明:在妈妈身边看世界只能看到很小的地方,只有出去闯一闯才能看到多彩的世界,长知识、长见识。当小企鹅第一次看到天空时,它说:“噢 ! 这天,这天多好看 ! ”这句话中的“噢”要读出惊讶和赞美的语气。“这是蓝色的天。”妈妈告诉它的话要读出平和的语气,速度稍慢一点,每个字都要读清楚。后面妈妈说:“这世界就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吗 ? ”注意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要体会出妈妈是在教导小企鹅,因此,要亲切温和,像长辈跟自己的孩子说话一样。
《美丽的公鸡》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诗鸡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美丽,而在得到大家的帮助以后转变为天天打鸣报晓、为人民做好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他能不能为别人做事。最初公鸡自己觉得自己很美丽,于是跟别人比美,后来它知道了什么是美丽,就做出真正美丽的事情。
首先来看公鸡想与啄木鸟比美的情节。读的时候语调稍微高昂~些。“咱们比比”——在这儿后面可以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再读“谁美”。其中,“美”字可以拉长声音读,来表现公鸡故意炫耀自己的心理状态。读啄木乌的话时可用平静、冷淡的语气来读,重音放在“要治病”上,以突出啄木乌认真的态度和一心为老树治病的想法。公鸡却以为啄木鸟不敢比美,悠然自得地走开了。读最后一句时就应该突出“大摇大摆”这个词,以表现公鸡的傲慢与无知。
4 .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朗读时声音洪亮、发音清楚,才能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的表达出来
二、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音地读。它是我们读书的主要方式。默读时不仅要不出声,还要不动嘴唇。
1 .默读的特点
(1) 边读边思考
我们在默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思考,要带着问题读书,而且这个问题最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产生的。例如,《葡萄沟》。既然它的题目叫《葡萄沟》,文章一定跟葡萄有关。那么这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呢 ? 有什么特点呢 ? 这里的葡萄干又是怎样做成的 ? 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书,会很快找到答案的。通过这样的思考也很容易找到文章的重点。例如,这篇文章有一个重点就是:“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找到了重点后,再进行认真的思考,学习就会越来越深入。
(2) 不动笔墨不读书
默读课文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动笔:自己读不懂的、有疑问的都可以勾画和批注。
2 .检查自己的默读情况
检查自己的默读情况有几种方法:
(1) 检查结果:默读后通过做课后习题来了解读书的情况
例如,《卢沟桥的狮子》课后就有几个问题:“在北京西南有一座什么样的桥 ? 卢沟桥的狮子共有多少只 ? ”等等。经过默读、思考,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如果能够顺畅地答出来,说明默读的效果非常好的。
(2) 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读课文《蜜蜂引路》时,我们就可以考虑:蜜蜂给谁引路了 ? 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 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 列宁为什么去敲那个小房子的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果然”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并对文章的重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列宁怎样通过观察花丛中的蜜蜂和蜜蜂飞进的园子,找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我们经过思考和推理,自然会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3) 通过仿写巩固默读的效果
例如在《小虾》一课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小虾吃东西的情景的:“小虾吃食物总是先用钳子碰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碰再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吃起来。”我们通过默读,可以了解到小虾谨慎的特点。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仿写,描写别的小动物或者是别的内容。你一定会对这一段话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仿写对我们默读效果是一个很好的检查。
(4) 通过续编故事检查默读效果和加深理解
例如,《骆驼和羊》讲的是骆驼和羊争论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它们去找老牛评理,老牛就说,高矮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你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听了老牛的话,骆驼和羊一定会有很多想法,也可能会有很多争论。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 7 如果我们去续编文章,就会对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地深刻理解。
三、理解内容
1 .理解文章中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的初步要求就是理解自然段的内容。来看一篇文章——《聪明的华佗》。
第一段:“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这一段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中交代了华佗是谁,后两句告诉我们因为爸爸去世,妈妈送他去当学徒。
第二段:“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在那打架,叫华佗把他们分开。”这段共有两句话,是说蔡医生想用使两只羊分开这件事来考小华佗。
第三段:“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华佗看见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段讲华佗看到这种情况以后,要想办法。具体的办法是什么,第四自然段进行了介绍。
第四段:“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只手各拿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见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争斗的羊就被华佗引开了。”
实际上第二至四自然段,都在写蔡医生出题考华佗。华佗用嫩草巧妙地引开相斗的羊,这正是华佗的聪明之处。
2 .在理解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理解自然段的内容以后,还应该把他们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得出整篇文章的意思。自然段的意思一般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理解:这个自然段写的是谁,他 ( 她 ) 做了什么,或者怎么样了。这样就可以把自然段的内容了概括出来。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了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一段有五句话,主要意思是: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实际上,我们把每一句话最主要的内容串联起来,就是这段话的意思。 ( 谁:有个人;怎么样:种了葫芦;葫芦长了叶、开了花、结了葫芦,他特别高兴。 )
“有一天,他看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到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段话是说这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希望它快长大。这也是按照“谁,怎么样”的思路来概括主要意思的。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蚜虫了,快治一治吧。'那个人认真地说:‘什么 ? 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街坊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长蚜虫,跟葫芦没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再进一步概括就是一个邻居告诉他要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在乎。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说,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按照“谁,怎么样”的思路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只是注意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管,街坊劝他他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就全落了。我们读完以后一定会受到启发:如果我们只顾葫芦不顾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这就说明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每一句每一段的意思来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并弄懂一些道理。再来看一篇文章——《司马光》。这篇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讲古代有个孩子叫司马光;第二段讲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一口盛满水的大缸;第三段是讲,有个小孩子掉进了大缸;第四段讲,别的小孩子都吓哭了;第五段讲,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把缸砸破了;第六段讲,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综合六段的意思,就知道本文讲的是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耍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中,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出小朋友的事。
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攻略
其实一年级也好,二年级也好,考试的内容都是基础的内容。换言之,基础扎实,怎么考都不怕。
考试会出错的题目,一定是你平时也会做错的题目。所以,临近考试了要把以前的错题翻出来重新做一遍。
一张试卷能够考的知识点是有限的,加上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位老师的出题习惯不同,想要碰上原题的机率微乎其微。
所以,我的建议是:以课本为主,把每课的重点字、词、句、段、标点符号全都复习一遍。
仿写句子和改写句子是二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到目前为止,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学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四种修辞手法。下面是一些小朋友容易混淆的地方。
(1)比喻和拟人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是比喻,以物状物。还有“像”、“似”这样具有特殊标志的词语。当然,也不是说有这两个词就一定是比喻句。
小鸟唱歌,蝴蝶跳舞,柳树梳头。
唱歌、跳舞、梳头是人类才有的,把动物、植物当成人来写,就是拟人。
(2)疑问句和反问句
你从哪儿来?
这是一个疑问句,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的。
难道你不相信我? 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示更加强烈的情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复习攻略相关文章:
4.小学生的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