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亦是积累和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经之路。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看看吧!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的潜在动力和前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乐读。而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下功夫了。
首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阅读中去。以“疑”导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完成了数学阅读,获得了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学得也很开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的引导、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实际,设的质疑要能鼓励学生,要能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上阅读材料的作用,让学生阅读。新教材中都有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这些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小学生对于这类阅读材料文字叙述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探索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如“你发现了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等)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再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和读物,如“小学数学报”“数学小灵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小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黑板,留出部分区域,定期开展每周两题的活动(每周出两个关于数学课外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同时,我们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数学竞赛,给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与奖励,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了。
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学生自己读题
教师在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自己读题、独立理解题意。解析数学题时,教师都是让解题容易犯错的学生来读题,再全班齐读,这样把书面文字换化成有声语言,让学生的眼、耳、口、心并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二)抓关键字句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仍然处在表象上,对于关键词的把握不能做到精确,也就造成了文字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导致做题出错。例如:画图题中第一行画2个☆,第二行△的个数是☆的5倍,第二行画几个△?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第二行还是画☆,并没有按题目要求画△。教师在讲解时,先请学生边读题边把关键词圈出来,这样一来,画错的学生立刻就发现问题所在,并且能够改正过来。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读题读两遍,边读边找关键词之后再完成题目,这个方法减少了由读题所带来的问题。
(三)学会转化与替代
解决数学问题并不难,它的最终答题形式就是算式。例如:求3的6倍数,学生都知道。但换成小红得了3颗星星,小光得的星星是小红的6倍,小光得了多少颗星星?部分学生就会出错。因为他们对小光是小红的6倍感到不理解。而转化成数字,小红就是3,小光是3的6倍。多做几次同样的题目之后,学生自己也能把文字信息转化成数字模型。这样一来,题目难度就降低了很多,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四)借助活动理解题意
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组成部分,抽象思维还不完全具备,在解决问题时,遇到拐弯抹角的题目,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例如:数学同步练习中的题目,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1个,还有几个角?如果学生在纸上用画图的策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样答案就显而易见。画图的策略能够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做到了手脑并用,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分步做题
教师将前面四种途径糅合在一起进行分步做题,也就是“重音指读”训练。
1.指名读
2.自己读
3.全班读
4.全班独立完成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