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优秀教案范文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优秀教案范文一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录音机播放:海潮声,轻柔音乐声]
此处的导入设计,用诗化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本堂课的学习情境——诗歌阅读中;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一种诗歌阅读的方法——朗读,想像,进而体会诗的意境。这里的设计也明确地揭示出本堂课的思路:以学法来指导课文阅读。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板书:观沧海]
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______________
[板书: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学生尝试探求的积极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喜欢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欢写作的同学,用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
四位同学一组,互相交流。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教师巡视,预选。)
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
(老师选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在投影仪上显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说。)
同学,你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能准确体现诗歌文辞本身的描述。
[板书:以文辞为本]
(老师选出第二类作品一份——文字类,是否有拓展性想像。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在 “以文辞为本”这一点上做得怎样?……
设计此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在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速度会比较快。”(斯纳金程序教学理论)
那么,你们喜欢他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请说说理由。 (老师引导同学着重赏评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性。)
这些句子诗中有没有写到?……
同学,你怎么会想出这个情景来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去丰富我们的想像世界?……
老师有意识地选择学生的作品,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讨论、评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以后,老师只用三句简单的话,在水到渠成时,将想像的三个要求点出,在学生头脑中刻下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此部分设计紧扣原诗,从诗歌内容、诗歌意象到诗歌的意境情感作逐步深入的探究理解,同时贯彻以学法的指导,两条线交融,相得益彰。在经过学生思考后来揭示问题的本质,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会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拓展想像。这种经验积累,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电视、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积累写进你的想像,这段文字、这幅画面会不会更丰富呢?……拓展想像,才能使诗的画面成为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活的景。
[板书:借积累延展]
(老师选出第三类作品———图画或文字类,是否能表现出诗的意境。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1)这幅作品的想像是否丰富?(2)这段文字 (或画面)的描述、想像,是否能够准确表现这首诗的意境?诗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优秀教案范文二
课名 《观 沧 海》 省份 辽宁省 市 区/县 单位全称 丹东市第七中学 教师姓名 学段 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次 章节 七年级上册 课时 1 年级 七年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入手,多读、多背、多感知、多想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了解诗歌常识;
⑵.辨识与积累“碣石”、“沧海”、“澹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⑶.正确诵读诗歌;
⑷.理解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⑵.培养学生的远大的志向;
⑶.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位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曹操生平事迹及诗集等资料。 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1、检阅回顾复习学生积累的古诗。激发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学生展示展示有关曹操的生平事迹及有关诗句,了解曹操。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历代的诗歌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从最早的诗歌总集春秋时的《诗经》,到战国时的“楚辞”,从汉代的“乐府”到“唐诗”、“宋词”,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请说说你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充分发挥,激发兴趣)
2.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近被人称作“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品读他的乐府诗--《观沧海》,去感受这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心灵世界。
3、 1、激发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了解时代背景 展示曹操图片及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二、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感受情感
(一).初读诗歌,辨识积累
沧海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老师范读,学生积累;重点辨识:沧--苍,峙--侍--恃。引导学生从形旁辨识意义)
(二).朗读训练
1.听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感情到位)
⑴.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⑵.抽生朗读,集体评价
⑶.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⑷.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三).讨论:本首诗描写出了一幅什么样画面? 1、扫清生字词障碍,积累字词。
2、激发朗读的兴趣,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初步感知内容
听音频朗读,训练学生正确朗读,激发朗读的兴趣。 三、合作探究 1、探讨是个描写的景象
2、探讨诗歌表达的情感
3、探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一)研讨、分析、感受诗歌内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1.结合注释,想一想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碣石山?他的精神或心情怎样?诗中第一二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他去观沧海的精神状态和情形得的?可以换成其他字吗?
2.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景的?
明确:观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优秀教案范文三
课题 观沧海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者 教材分析 《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出征乌桓时所作,207年,曹操亲帅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经过碣石山时所作,登山观海,触景生情,写下这一壮丽诗篇。诗人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壮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伟抱负。 学情分析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古典诗歌,学生感觉很新鲜,这首诗激情豪迈,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理念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依据135互动课堂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学习
重点
难点 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诗歌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学习阶段 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猜一位人物,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绩,曾煮酒论英雄。
2.请同学们谈谈对曹操的了解与认识。
3. 实际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1. 了解写作背景。
2. 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学生听字的读音,注意节奏。
3.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注意节奏、语调、情感。
4.小组内读。
4.全班同学齐读,注意节奏。请同学谈谈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
猜人物导入
引出课题
板书:
观沧海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巡视指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猜出人物:曹操
谈谈对曹操的认识
听
扫清文字障碍
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
大胆发言 互动对话阶段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优秀教案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