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

燕纯分享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一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至背诵。

  3.能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至背诵。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 教学资源 PPT 《论语》读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聆听 产生对《论语》的兴趣 二、文学常识了解

  1.孔子简介

  2.《论语》介绍

  学生分享查找的资料

  掌握关于孔子和《论语》的基本常识 三、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强调特别注意的字

  学生跟读、自读

  扫除语言障碍。 四、释其大意

  补充和解决学生的疑难 结合书下注解共同完成大意疏通

  初步理解内容

  五、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

  合作探究,概括内容 整体上从学习和修养上把握内容 六、组织多种形式朗读,促成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 七、作业

  1.背诵十二则

  2.阅读自读课本《孔子的故事》 八、板书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理解性地熟背全文。 教学重点 熟背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资源 PPT 《论语》读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抽查复习 回忆、思考、回答 检查前课学习效果 二、1.组织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积累名言警句

  2.给出语境,要求用十二则中合适的语句填空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二

  课 题 10《论语》十二章 课时 3课时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三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论语十二章 科目 语文 班级 41班 教师 马文军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如何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慢慢地能自行阅读文言文是问题的关键,解决的方法是教学落实到位,奠定好基础。另外,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PT、导学案

  六、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 认真听教师讲解 了解《论语》的魅力和地位,培养对《论语》初步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学生搜集资料,整合文学常、作家、背景等资料,并笔记背诵。 掌握相关知识,文学常识等。 通译课文 教师要求:

  1、标注读音。

  说、愠、省、逾、罔、

  殆、箪、好、肱、笃

  2、画出句读。

  3、三角符号标注实词,并查阅实词含义。

  4、在上面三项基础上翻译课文。

  教师提示:

  1、逐字翻译,不可漏掉一个实词。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 体会 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五、 《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 昺 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六、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七、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讨论: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2.课文讲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特训答案

3.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品备课教案

4.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六则教案

5.初中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优质教案范文

6.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

7.初一语文知识点:论语十则

8.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作文

9.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10.语文初一必备背诵课文

    4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