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孙子兵法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

巧绵分享

  《孙子兵法》这部充溢着智慧神光的“兵学圣典”已被视为“企业最优秀的教科书”,探寻这部圣典中的精髓思想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借鉴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工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读后感,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孙子兵法读后感1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的第五部分,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一、兵法解析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意思:

  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军容严整之敌,不要去攻击兵阵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时掌握和运用机动变化的办法。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是孙子“避实击虚”思想的一种体现。对于“正正之旗”“堂堂之阵”的强敌不要去拦截,并不是说不要去碰它,而是说当敌我悬殊,或敌人又充分准备时不要去硬碰,以免做无谓的牺牲。兴兵作战,孙子重视谋攻,讲求全胜,要审知敌我强弱,不能急于求胜。这就是懂得“治变”,懂得临敌应变。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奉命征讨公孙渊,魏军进至辽水,公孙渊已派遣数万步骑兵占据辽隧,企图固守。

  司马懿命魏军依傍辽水构筑一道长围,摆出一副攻打辽隧的样子,暗地里却舍弃形阵严整、部署周密的辽隧城,派兵直捣敌防守空虚的公孙渊的老巢襄平。

  部署对此不能理解:“我们不攻打辽隧城,没法显示我军的威力”。

  司马懿解释道:“敌人凭借辽隧城的坚固而高大的城防设施,企图把我军拖垮,我们进攻他,正中了敌人的计谋。不如采取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之策,袭击襄平,调虎离山。”

  于是魏军直指襄平。公孙渊听说其后方老巢被袭,果然率军离开坚城辽隧,去追击魏军。司马懿杀个回马枪挥军迎头痛击,三战三捷,大败公孙渊。

  辽东之战,司马懿在作战指导上,根据敌情实际,采取了避敌尖锐、攻敌必救方针,调动敌人脱离坚城固垒,在运动中将敌歼灭,较好地体现了孙子“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谋略。

  可见,“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并不是说对强大之敌一味消极回避,而是主张避实击虚,迂回进攻。不唯兵家,古代政治家也善用此术等待时机,后发制人。

  在生活中,,弱者若善于运用“无邀正正之旗”术就能巧妙地制服强者。

  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有一天身带一笔巨款,骑车前往乡间别墅。路上遇到持枪抢劫的强盗,逼他交出钱来。

  卓别林满口答应,只是恳求:“朋友,请帮个小忙,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向主人交代。”强盗摘下卓别林的帽子打了两枪。卓别林说:“谢谢,不过请再把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强盗不耐烦地照办了。卓别林鞠了一躬,央求道:“太感谢您了。干脆劳驾将我的裤脚打几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不回不相信的。”强盗边骂边对着卓别林的裤脚连扣几下枪机,但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打完了。卓别林见状,赶忙拿起钱袋,跳上自行车,飞也似地跑了。

  卓别林不愧是个智者。面对歹徒抢劫,他没有硬拼,也没有拒绝交钱,而是通过消耗歹徒手中子弹的办法,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等强盗子弹用完了,趁机反击,顺利地拿回钱袋。

  二、古今联想

  善于用兵的将帅,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他,这时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军心的办法,

  富有实践经验的拿破仑说过:一个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这个比例不一定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气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精神要素,读后感()一支军队的士气高低,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所以,古今中外的名将,都把挫伤敌人的锐气,激励自己部队的士气,作为用谋定策的重要内容。

  夺气意在攻心,这种谋略借用在领导活动中,要求领导者要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工作,达到夺气攻心,统驭下属的目的。

  三、读后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我觉得上面这句话很适合现代说的一句话:不作死不会死!

  所以,要想成功,首先要判断了解对手,然后才有可能战胜对手,但是对于现在这个时代,跨界思维已经无行业不在,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可见的,作为领导人,最主要的还是要壮大自己,做到:正正之旗,堂堂之阵!

  孙子兵法读后感2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四部分,致人而不致于人。

  一、兵法解析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意思就是:

  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军队,就主动从容,后赶到战场匆忙投入战斗的军队就疲劳被动。因此,善于主动作战的人,能够调动对方而不被对方所调动。能使敌人自己赶到我预想的战地,这是施以小利步步引诱的结果;能调动敌人使它不能先于我到达战场,这是设置障碍,以害威胁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他疲劳;敌人军粮充足,能设法使它饥饿;敌人驻扎安稳,能设法使它听我调动。

  孙子在《虚实篇》中这段重要论述,其核心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指调动敌人;致于人,就是被敌人所调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实质,是要转化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两军相争,谁掌握了主动,谁就运兵自如,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谁失去了主动,谁就有失败的危险。主动权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此,千百年来,军事家们把“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奉为圭(gui)臬(nie)(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

  怎样才能在战争中“致人”呢?孙子提出了许多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争先机之利。形成先发制人的态势,即“献出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二是通过示形诱敌,迷惑和调动敌人,所谓“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等等。

  总之,只要指挥作战的将帅灵活用兵,巧施谋略,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主动,驾驭战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率领下,移师北上,准备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蒋介石调集了川、滇、湘、桂、黔(qian)诸省数十万大军,前堵后追,企图将红军一举消灭。

  毛泽东窥破蒋介石的企图,率领红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

  蒋介石不敢怠慢,在川、黔边界布防,封锁长江。

  毛泽东灵活用兵,暂缓过江,根据贵州境内敌军虚弱的情况,指挥红军杀个回马枪,从二郎滩、太平滩一带第二次东渡赤水河,再克遵义城,歼敌2个师8个团。

  红军重占遵义后,蒋介石亲自从重庆飞至贵阳,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摆脱追兵,毛泽东指挥红军自遵义西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川南挺进。

  此时,蒋介石以为红军将北渡长江,急调各地军阀,在川、黔、滇一带设下防线,大修工事碉堡,企图在长江以南围歼红军。红军把敌人重兵吸引至川南、黔北后,又神出鬼没掉转头来,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向贵阳挺进,把敌数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城内兵力空虚,蒋介石十分惊慌,他既害怕红军东进和二、四方面军会合,又害怕中央红军攻打贵阳,便急调云南军阀至贵阳“保驾”,又令薛岳兵团去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这时,红军既不上贵阳,也不东下湖南,而是穿越湘黔公路,向云南挺进。

  云南敌军已东至贵阳增援,中央红军入滇后,云南军阀龙云令各地民团救援昆明。

  其实红军并不想攻打昆明,而是趁敌空虚,突然向金沙江逼近,安然渡过了长江天险。从此红军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运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因时因地因敌巧用奇正,妙施虚实。

  “或欲东而佯击西,或实进而谬为之退,使敌当守不守,当趋而不趋,或趋其所不必趋,守其所不守”,运动于强敌之间,既占城镇关隘(ai),又歼整师整团之敌,使蒋介石始终摸不清红军的意图,数十万大军消极地被红军牵着鼻子走。

  孙子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确实是战场上争取主动、克敌制胜的法宝。

  二、古今联想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敌佚能劳之......

  意思就是说:

  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就从容,后达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所以,敌人休整的好,就要设法使他疲劳·····

  在战争中,疲劳敌人不是消极的防御,而是在主动地创造战机,目的是通过避其锐、击其惰,最终实现作战的胜利。这一谋略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在谈判中,运用“敌佚能劳之”谋略,比如人们常讲的“软磨硬泡”或疲劳策略,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疲劳懈怠。疲劳懈怠的马拉松式的疲劳战术,对于傲气凌人、好为人师、自命不凡等类型的谈判者最为适用。

  泥菩萨法。泥菩萨法在商务谈判中,对于自己不同意的建议,持一种否定态度后,即守着不动。

  无论对方怎么说服你,均不同意,只待对方无望、改变态度和建议时,你才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态度。

  消磨时光。消磨时光是以时间当论战的工具,即在相当的时间里表示同一观点和立场,等待对方的改变。

  三、读后感

  亲爱滴45位朋友,我回来了,上个月电脑坏了,加上最近忙的一塌糊涂,没有及时学习,及时更新,及时向各位呈现出中国传统兵法之精髓!!!

  哈哈,说的有点夸大。

  接下来,继续保持一天一篇的频率更新!

  孙子兵法读后感3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细细研读《孙子兵法》这部着作,对《孙子兵法》的精髓思想进行深刻的挖掘、提炼,然后对新经济时代中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应着重关注的核心问题有了较清醒认识。在现代社会,一个管理者,首先要有谋略,只有有了谋略,他或者说他所代表的集体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可以统领他的队伍,展现出各自最好的能力。

  通观这部着作,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思想来自《孙子兵法虚实篇》,虚实篇中如此道来:“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战方式有点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简要的概括,便是避实击虚、因敌制胜,这是《孙子兵法》十分重要的作战指导思想,被中外各大企业广泛运用于管理之中,至今仍不失其历史的光泽。

  虚实这对范畴指的是,军队作战所处的两种基本态势——力弱势虚和力强势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他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意思是,用兵的法则像流动的水一样,水流动起来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法则是避开敌人防守坚买的地方而攻击其空虚薄弱的部位。但是,有时敌人却很强大、坚实,那又怎样谈得上避实击虚呢?这就要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变强敌为弱敌,以达到避实击虚的目的。避实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在很多企业内被采用,许多企业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

  在这方面,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想必很多人儿时的美好记忆里会有一个角落是留给俄罗斯方块和超级玛丽这些小游戏的,这两款脍炙人口的游戏就是出自任天堂公司。它原是一家生产扑克牌的小公司,1980年独辟蹊径开发出普及型家庭游戏机,打开日本市场,1986年推出适合美国家庭的游戏机,又开辟了美国市场,现在正席卷欧洲市场。这个小小的日本株式会社,员工不足千人,却硬是把人们熟知的松下、日立、东芝、索尼等国际驰名大企业甩在后面——1993年人均创利80万美元,1994年公司税前利润排名于全日本上市公司的第二位,仅次于汽车行业的霸主丰田。“任天堂”长期制作贩卖扑克一类的赌博器具,在难登大雅之堂的行当中苟延残喘了百余年,传到当时的领导者手中,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变强敌为弱敌,最后突围而出。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呢?当时的任天堂面临许多强敌,其他厂商为了招来顾客,宣布自己的游戏机不仅能够玩游戏,还具有学习的功能,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计算和打字,这时,任天堂却反其道而行之,公开声称:任天堂FC游戏机的唯一功能就是玩游戏。去掉多种功能,正是任天堂FC游戏机能够以价廉取胜的秘密武器,任天堂的领导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的运用了“避实击虚”这一思想,成功的在强大竞争者的包围之下脱颖而出。

  孙子兵法读后感4

  近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以中国古典名著《孙子兵法》为基础,分为“内容提要”,“著名论断”,“经典战例”三部分,内容提要主要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和主要的制胜思想;著名论断是直接引用了原文比较著名的段子;经典战例则是引用历史上有名的制敌战例,充分体现出了“内容提要”和“著名论断”中的精微奥妙之处。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勾践灭吴》这个故事,主要阐述了春秋末期,吴,越两个国家争战不休,吴王夫差率兵打败越军,越王勾践投降,做了夫差的奴仆,三年之后,勾践回到了越国,他发誓要报仇雪恨,慢慢地让越国恢复元气,最终打败了吴国。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觉得勾践的成功源于他能屈能伸,能忍辱负重,在苏轼的留候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其远也。”我觉得这段话虽然说的是张良,但如果用来形容勾践却也十分合适。

  而我觉得夫差本以打败勾践,最后却被反围,在于他没有杀了勾践的决心,更严重的是他的大臣竟会被收买。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能成大业。

  孙子兵法读后感5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孙子兵法》。

  这本书是春秋时代孙武写的,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里的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孙子兵法》里由13篇组成,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每篇里面有几种兵法。

  每一种战法,有原写的古语,接着是注释和译文,最后是兵法解析和兵法范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兵法是“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这个战法的范例是“岳飞巧用反间计”,此范例讲的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刘豫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军,成为北宋抗金的最大障碍,有一次抓获了一名金兀术的间谍。岳飞看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给了一封信给间谍,让他交给金兀术。间谍以为窃得重要情报,兴冲冲地跑回军营里,把信交给了金兀术,金兀术看了,就下令抓捕刘豫和他的儿子。就这样,岳飞利用反间计为宋朝除了一害。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范例,我不得不向这些英勇的智者们竖起大拇指啊!

相关文章:

1.《孙子兵法》读后感心得作文10篇

2.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5篇

3.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800字6篇

4.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400字5篇

5.孙子兵法读后感2000字

6.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5篇

7.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5篇

    32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