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知识点

梦荧分享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那么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知识点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知识点

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字词句式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句末表疑问,译为“吗”,句意:你父亲在家吗?)

(2)一词多义

①为:何为不可(为:动词,做。) 正为此耳(为:介词,因为。)

②以:本所以疑(以:介词,与“所”组成固定句式,译为“……的原因”。)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介词,译为“通过”“根据”“凭借”。)

③相:相委而去(相:代词,译为“别人”。) 宁可以急相弃邪(相:代词,译为“他”。)

④期:期日中(期:约定)君问归期未有期(期:日期,时间)

⑤之:歆辄难之(之:代词,指“有一人欲依附”,译为“这件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3)古今异义

①去后乃至(去:离开。今常用于“到……去”,由此地到某地。)

②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相:做代词。现代汉语中均无此用法。可以:是能愿动词“可”与介词“以”,当“因为”讲的两个词。现代汉语中“可以”两字连用,只做能愿动词。)(宁可:难道能 / 假设连词,宁愿;可以:可以因为 / 表示可能或能够)

③后贼追至(贼:指作乱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偷窃行为的人。)

④本所以疑(所以:……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当因果连词用。)

(4)词类活用

A.元方时年七岁(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B.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

(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注意翻译: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②倒装句:何为不可(疑问句宾语“为”前置。) 相弃邪(疑问句宾语“相”前置。)

③省略句: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过中不至(省略主语“友人”。

④反问句: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邪:难道……吗)(翻译: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3.课文主旨

《期行》:“信”是立世之本,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4.练习回顾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明确: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华优王劣。

5.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1~2则,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示例:曾子杀猪(感想略)【季布重诺】【韩信守信报恩】【华盛顿砍樱桃树】

(2)课外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3条,并就其中一条谈谈自己的体会。

示例: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大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女(  )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3)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4)待 君 久 不 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去后乃至(        )

(5)元 方时年七岁(        )

(6)元方入门不顾(         )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 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 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 否恰当?为什么?

7.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 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 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______ ____________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 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 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

(2)俄而雪骤 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 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1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3.翻译下列句子。

(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14.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15.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6.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 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__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④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⑤家禽。”

(《世说新语》)

【注释】 ①聪惠:聪明,有智慧。惠,通“慧”。②孔君__:孔坦,字君__,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人,官至侍中、廷尉。③诣(yì):看望。④设:摆放。⑤夫子:对长辈或年高者的敬称。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甚聪惠(    )

(2)此是君家果(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君__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9.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0.结合课外积累,说说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小神童”的故事,至少写出两个。

    214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