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初一语文知识点
学习从来无捷径。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知识点
《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1、散步
信服xìnfú相信(并)佩服。敬佩。
嫩芽nènyá嫩绿的枝芽,形容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
霎时shàshí霎,短时间;一会儿。霎时,极短的时间。
拆散chāisàn分开
委屈wěiqū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形容水面明净。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造句:老师带领同学们道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的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2、秋天的回念
瘫痪tānhuàn: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沉寂chén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chuí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cuì:黄瘦;瘦损。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āngqiú:恳求,乞求
神色shénsè:神情面色
敏感mǐn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jué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làn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啰嗦
淡雅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深沉shēn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因为语文的知识太广泛,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
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在语文学习上是很不利的。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学会阅读中抓住文章的主线。学会总结中心思想。
重视教材:
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不重要,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殊不知,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中考起到了引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出题内容,但却是个总刚,一切题型必须以它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