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那么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8】获取八年级电子课本资源。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在图9中, 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2.在碗里放一枚硬币, 当碗里盛满水并静止时,看上去碗底的硬币要比实际的深度__________些,这是由于光从 射向 在水面发生________的缘故,同样的道理,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__________弯折.
3.如右图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度,其中__________物质是空气.
4、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白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
5、单位换算:(1)20cm= mm= nm
(2)0.2h= min= s (3)108km/h= m/s,
6、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人正常步行速度为 m/s
7、百米赛跑时,观众采用 的方法来判断快慢
裁判采用 的方法来判断快慢
8、如图B5-4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 上。图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可知: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 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10、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0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cm,估计值 cm。
11、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或将透镜向 调。从而使 中心,透镜光心 、光屏中心在 ,目的是
12、在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时,若要使看到的字变大,则透镜应该适当 字面(“远离”“靠近”)
13、投影仪成像时,若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则镜头应该向 移动,且投影仪 屏幕(“远离”“靠近”)
二、选择(每题2分,共32分)
1、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图1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
A、25㎝ B、15㎜
C、6㎝ D、12㎝
2、图3所示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实像的是( )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5.下面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
6.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
A.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8、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9、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 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由于不慎将透镜上沿摔掉一块,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10、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11、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在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12.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远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远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 )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
13.几个同学在讨论测量时出现的错误和误差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C.只要选择较精确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
D.测量中,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
14、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 正确的是 (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毫米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米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厘米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米
15、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
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
合理的是( )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6、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C.试管充满 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 组成凹透镜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三、作图题:(共7分)
2、 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3、读出秒表的时间:
四、实验题(11分)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18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 ),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要想证明实像的左右是否相反,你的操作是 。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
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错误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6)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填“C”或 “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2、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B5-5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
(2) ;
(3) 。
五、计算与探究题(共19分)
1、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求:(2分)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2、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制作材料有关”,小明考虑到凸透镜的焦距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和表面突起程度有关,所以在实验时应该取 和 相同,但 不同的三个凸透镜,测出焦距。写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3、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火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 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激光笔发 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 ____.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华有一架“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像距.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 mm,拍摄时景物应在3 m以外.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了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下表
物距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像距 36.27 35.84 35.62 35.50 35.4l 35.35 35.30 35.26 35.23 35.21 35.20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3rn以外 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坐标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像
(3)从图像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