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 甚微。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高中学习会更为吃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一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
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内容。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初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科学、生动的“训练”才能养成、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训’着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练’则是学生的主动活动。训和练的关系,体现着教和学的关系,训练的过程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也应该在训练中提高。
当下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现状很是让人担忧。高考文言文分值高达十九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文言文却偏偏毫无兴趣,辛苦三年得分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文言文篇目情文并茂,学生却味同嚼蜡,课文背诵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情况,文言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已经有教师对文言文“训练”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增加反复阅读、提问、讨论等语文训练。然而,大多数的文言文课堂仍是教师串讲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训练”其实就是一个形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依然普遍低下。那么,文言文课该训练些什么,“训”与“练”是怎样的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训练呢,文言文训练的重点又是什么,这些都将是语文教师研究的内容。
课标以及大师们纷纷强调训练与语文的关系,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课堂训练。随着有效教学的推进,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渐渐地树立起语文课堂训练的意识,并努力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按照钱梦龙老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语感,利用导学案,落实基本文言问题、把握基础的文言知识,通过师生间的提问、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文言文文本的学习。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为例,笔者就文言文课堂训练开展了一些尝试,以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本单元,要在重视诵读和背诵的前提下,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烛之武退秦师》安排在本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打好基础,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教学目标,笔者确定了教学重点。安排了自学、诵读、讨论、总结等环节,然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对文言文来说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因此,在教学时重点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探究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同时通过多媒体PPT展示和讲解讨论等方法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理解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笔者采用了重点字词教师讲解,配合导学案练习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不至于整堂课听下来云山雾罩,然后学生讨论探究烛之武的形象。总的来说,这堂课在课堂上采用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训练:学生参照注解大体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诵读中培养语感,最后引导学生动脑分析形成能力。教师指点学生圈点、勾画,批注疑点、重点、难点,养成读书好习惯。小组合作讨论,理性分析。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就在第一课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落实字音停顿,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勾画难理解的字词句,让学生抓住整篇课文的主体事件、主要人物活动,整体把握内容。高中文章篇幅长,特别要重视预习,强调多诵读。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来读文章。由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少的字、词、句的含义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理解,不少难点由学生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效果自然比教师“灌”好。课文大部分内容让每组派学生讲解,最后练习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精心选择练习题,一方面巩固学习所得,另一方面检测效果。练习题教师要适当控制难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不要老师的一言堂,通过自己的阅读讨论,也可以读懂文言文,效果还不错。当然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班级巡视及时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对词类的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无所适从,原因在于這一块知识点学生初中基本没有接触。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整理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接着要充分利用练习册里的基础知识初探模块,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的文言知识,巩固对文言现象的理解。在教学中好可以回到教材的文言文中去,把相关的文言现象找出来,可以多找学生更为熟悉的初中的例子,逐个作出分析。加深学生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等文言现象的印象。另外,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式主要是和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别,在学习中讲清楚现代汉语句法特点,比较两者的差异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也存在许多实际的问题。身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功底自不需多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是一个大问题。导致的问题是自学预习任务不能完成,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被动依赖小组比较积极的同学、依赖参考资料,缺乏自动学习的精神。另外,高中课文篇幅长,学生参与课堂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些教学中的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初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三
第一步:重视基础知识
拿到一篇文言文,首先要关注以下基础知识:作者是谁,课文注释有哪些,特殊词汇有哪些。然后再通读全文,借助注释,口述字句翻译,并尝试简单概括段落大意。
注意,以上内容一定要自我完成,而非跟随老师课上一起。当然,如果自身完成难度太大,可与前后桌一起讨论。因为这样自我思考、讨论的过程,不仅能够增强自我学习感受,还能构建文言知识体系,并提升语言应用意识。
第二步:梳理行文脉络
通过详细、准确梳理文言文的行文脉络和写作思路,能有效锻炼我们的语文思维。而思维是人类的高级认识活动,能帮助我们掌握文言文学习规律,积累更多有效学习经验。
以《劝学》为例,我们可以根据句意,准确地分为四段进行概括,以此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而后,可再根据一些开放性探究问题,如:荀子主张劝学,那他劝到底想劝别人学什么呢等,进行深入研习,以此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思想。
第三步:细细品评文章
白话文如饮水,解渴、省事儿;文言文如美酒,有韵味、更留香。所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它蕴含着结构美、思想美、语言美……,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将文章当成美酒,进行细细品评,以此提升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这正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
例如,通过比较《劝学》《寡人之于国也》发现,《劝学》一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并善用比喻、排比、设喻等写作手法,这不仅能将深奥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还能使论据变得丰富细腻。并且整篇文章句式对仗整齐,读之朗朗上口。如此一来,文章之美,不言于表,自在于心。
第四步:发掘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文不仅经历了时代的更迭,更承载了历史的文化。基于此,我们一定要跟随教师的引导,有效发掘隐含的文化价值,并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古人云:“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纵使文言文作为“古文”,已经延续了千年,可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就能发现其中的文化价值。
最后,“文能载道,因道化人”。文言文流传至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一定要有效运用四步训练法,攻克文言文大难关,并从中感受先祖文化和智慧,将其创新运用于今天的生活当中,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初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3.初二语文学习方法
6.文言文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