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鲁迅作品

巧绵分享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

  彷徨读后感2000字:改变他们

  小时候由于常常给父亲抓药治病,“便渐渐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庭的同情”(《呐喊自序》)。于是他留学日本学西医为了救治国人,然而当看到日军砍中国人头的影片时,他觉醒了,他是被那些麻木的看客震惊了。这以后他便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自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树人”当是鲁迅自此以后对于自身也是希望民众能够的“树立精神,探索独立”。《呐喊》的扉页上鲁迅用屈原《离骚》的句子来解释它: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他呐喊过后,他发现国民并没有像他想见的那样改变,在《立论》里他写了说虚话、奉承话的人受敬,说了真话的,“遭了合家一顿痛打”。这便是那时的舆论导向。

  鲁迅又作了些文,应当说那些文字里或多或少地都有他的影子的。他从那时便开始彷徨,为那些麻木的国民,为腐朽的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前程。

  他应该是不属于那些文字里的人物的,然而他所生活的年代使他必需自己寻求答案,关于未来的答案。于是他便探索,从身体至精神,正是在他看到了路的时候他疑惑了,因为别人并没有看到。只有像他这类的人在路上,彷徨。

  那些文字被编入《彷徨》这个集子。

  整个中国近代事实上都是各类人彷徨、困惑的年代,不只是鲁迅。科举废了以后,人们便找不到出路了,因为那时他们多数想的仍是如何光宗耀祖。对于战争、殖民似乎是习惯了的,像《示众》开头和结尾的“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看完杀头,议论完毕,内心没有任何触动,依旧是柴米油盐的日子。这便是农耕年代封闭,自给自足的满足,安于一时的自私。

  《在酒楼上》用了几乎平淡有些阴冷的笔触:旅馆班驳的墙壁,无精彩的天,如嚼泥土的饭菜。近乎萧条“空空如也”的环境似乎要让人喘不过气来时,鲁迅又安排了盎然的植株。如在《药》里瑜儿坟上乎空添上一个花圈一样,他要让人看到希望。教书文人谈天里所流露出的迷茫,如同冬日萧索的空气一样,透不出一丝暖的光。最后定格的景也是不定的网,前途的未卜、不定。这时的鲁迅似乎也正不定地踱步,但他又不是那些只求生计的自负文人。他并不表露对祥林嫂的同情,也没有鄙弃她,这正是他所彷徨的。他用“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祝福》)来讽刺那个黑暗、漠然、教人绝望的社会。

  这两篇已把当时的社会描述出来了,而鲁迅又想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存在。小说开始构思“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江苏浙江天天要防打仗;福建更无须说。四川、广东?都正在打。山东河南要绑票的。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云南贵州交通不便”这样一来几乎整个中国都生不出幸福的家庭了。如此广阔的中华大地,竟也生不出一个幸福家庭。可见那个年代的黑暗,这不禁又透露出一种恐慌。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除了留下了“吃人”这个可怕的字眼,还在骨子里刻入了劣根性。这是鲁迅所看到感受到的。《弟兄》、《离婚》无不充斥着紧张和激烈的矛盾冲突,而《孤独者》、《伤逝——涓生的手记》又过于伤感、落漠。

  越看越让人绝望,几乎快在那种年代里的琐碎、矛盾中喘不过气来了。那一个一个迷惘、彷徨的灵魂不停地在徘徊,让人不禁要问“中国人怎么了?鲁迅又怎么了?”

  鲁迅毕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的探索成功了,他的成功不仅是深入揭示了《彷徨》的国人,他更是以近乎强悍的战斗来试图改变国民。时间证明他成功了。

  《彷徨》不仅是鲁迅自己的影子,更概括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现状:几乎看不到未来的迷惘。又影射至现在。农耕文明的残存仍在,彷徨几乎每天都继续着。

  当资本主义商业击开中国的关口,东方西方的信仰开始碰撞。几千年来刻在骨子里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人们开始变得不知所措,抛弃、守旧、矛盾着的人们对老祖宗的东西开始重新审视,带着内心的困顿与不安,诚惶诚恐或者十分痛恶。

  《彷徨》便是这样的人们的集结。

  《呐喊·彷徨》读后感600字

  鲁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的,他就是揭露世人真面目的鲁迅,他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带领一批批莘莘学子走上了真理与正义的道路,是当时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在恶势力面前,他决不妥协;在人民面前,他俯首甘为牛马。这就是鲁迅,本名周树人。他用他的笔写下一篇篇引人深思的小说、杂文,我就在假期读完了一本合辑——《呐喊·彷徨》。

  一声来自铁屋的呐喊,充满了鲁迅救国救民的希望,《呐喊》来由与此密切相关。

  《狂人日记》是《呐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小说里的主人公(狂人)对周围的事物十分敏感,并且不由自主地产生错觉与幻觉,感到自己时时处于被迫害的境况下,于是不断产生疑虑与恐惧,心绪不宁。鲁迅小说里的狂人正是这样的。他看透了这个“人吃人”的世界,惶惶不可终日。这篇小说不算很长,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封建压迫。

  《彷徨》是鲁迅的另一篇“黄金之作”。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当时社会的黑暗、残忍,是大家看见世人真面目。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幽默辛辣的讽刺,包含的是他的一颗幽愤深沉的爱国之心。《祝福》也算是《彷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农村的低层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鲁迅用包含同情的笔墨写出了她的不幸,抨击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祥林嫂的不幸从她嫁给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开始,她还有一个严厉的婆婆。丈夫死后,她便以逃跑的方式挣脱苦境。她来到鲁四爷家做女佣,这是一种受剥削的奴隶生活,然而她却很满意。祥林嫂的结局故然是很悲惨的。封建传统不仅剥夺了这个善良而又劳苦朴实的劳动妇女生前的一切,而且竟残酷到使她的终身幸福不能自主,悲惨地度过了一生。

  鲁迅的小说写得很深刻,很难理解,但你还是能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当你打开鲁迅的小说集,感受那来自内心的警示与批判,留给世人的只有深深的沉思……

  读后感800字彷徨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

  《彷徨》中有不少热情向光明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梦想着深山大泽丛林伏莽的“消生”。现代人不能没有缺陷,因为现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长期被压迫下的人们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包围,被种.种偏见与愚昧包围。但是,先生并不以为这种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终日如斯的,正因为他并不信永远会如此,所以他要无情地剥露这些缺陷的所以然与根源,也正因为他不信,所以他借着“无有”写他的渴望,而《离骚》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他紧紧握着战斗的笔杆,冒着弹雨毒硫,坚强地、英勇地、不屈地战斗着。当然,鲁迅的这种“希望”与他当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是一个进步者,认为社会总能向前发展。我们暂且将这种思想放在一边,不去评价它的对错。然而单是有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就是很可贵的。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相关文章:

1.鲁迅《彷徨》读后感作文10篇

2.鲁迅小说集《彷徨》读后感5篇

3.《彷徨》读后感范文精选小学

4.2020读鲁迅《彷徨》寒假读后感800字大全最新5篇

5.彷徨呐喊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

    3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