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

丽仪分享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

  第八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     )等类型。

  A,国家计划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

  B,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

  C,市场调节为主,社会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

  D,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E,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

  2,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

  A,波兰   B,中国

  C,南斯拉夫 D,匈牙利 E,保加利亚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E,列宁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月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E,1989年12月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E,对外全方位开放

  6,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有(   )

  A,苏联在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B,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C,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D,民族分离主义

  E,争霸世界的对外战略

  7,针对西方国家的遏制战略,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   )

  A,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B,共产国际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互会    E,欧安会

  8,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有(   )

  A,结束了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基本上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为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平等、民主、自由的理想社会开辟了道路

  C,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支持和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沉重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支持和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E,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制止和战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 )

  9,社会主义国家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主要是(   )

  A,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探寻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D,坚持走改革之路

  E,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10,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有(  )

  A,国家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

  B,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

  C,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D,取消计划实行自由市场调节的模式

  E,排斥市场机制实行计划调节模式

  11,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公开予以谴责的国家有(  )

  A,南斯拉夫   B,保加利亚  C,匈牙利  D,罗马尼亚  E,波兰

  12,由于国内外的原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出现的新国家是(  )

  A,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B,克罗地亚共和国  C,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D,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E,马其顿共和国

  13,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苏联高度集中管理的经济体制,其主要特点是(  )

  A,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国有化

  B,农业全盘集体化

  C,实行统一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

  D,高度计划化的经济运行模式

  E,以行政手段为主、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模式

  14,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当时苏联(  )

  A,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

  B,受到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威胁

  C,30年代崛起的德、意、日法西斯直接构成现实威胁

  D,自身又是一个经济、技术、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E,沙皇俄国有专制主义的传统。

  15,下列属于苏联政治体制特征的有(   )

  A,党对国家实行统一领导,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十分严重。

  B,权力过分集中在上级机关和少数人手里。

  C,干部普遍实行任命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D,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官僚主义、腐败现象蔓延。

  E,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长期不健全、不完备,党内和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16,苏东剧变的教训主要有(  )

  A,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C,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D,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E,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二、名词解释题

  1,布拉格之春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模式

  三、简答题

  1,简述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2,简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

  3,简述苏联政治体制的特征

  四、论述题。

  1,剖析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困难

  2,为什么说苏东剧变并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五、分析题

  1,分析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2,论析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3,论析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4,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这些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问题。不过,解放并不就是战争解决,解决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因此,仅仅地就限制俄国的政策本身就是一个不高明的政策,而且它还是一个必然失败的政策,因为一个单纯防御的政策绝对敌不过一个侵略政策。如果我们唯一的政策是原地不动,我们将被击败。只有不断保持着解放的希望,只有利用一切的机会,我们才能终止这个笼罩着全世界的恐怖的威胁,……但是这一切是可以而且是必须以这样的方法完成的,这种方法将不致引起世界大战,……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那些不相信精神的力量、宣传的力量能产生效果的人,就是太无知了”。

  (杜勒斯在国会考虑任命他为国务卿时的证词)

  ——摘自美国新闻处1953年1月23日华盛顿电

  请回答:

  (1)这一言论反映了美国政府实施的什么战略?

  (2)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一战略?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泽民在谈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问题时指出,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说来正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和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

  请结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现实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这样感叹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今天,这种发展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呈现出更快的趋势。18世纪,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的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只有0.5%,19世纪为1%,20世纪前期达到2%,1950~1985年上升到4.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 8 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5.5倍。在战后的半个世纪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约3/4,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8万亿美元。而作为发展水平重要指标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快,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如今已超过3万美元,有的国家甚至超过4万美元,同20世纪初相比提高了约100倍。

  张白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材料2

  据统计,在20世纪初,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10%是由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取得的,而自70年代以来,这一比率已上升到80%。

  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发达国家产生了很多新兴工业和工业部门,同时对旧产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提高了投资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相应带来的更高的产生率,战后西方国家的剩余价值率提高。而剩余价值率提高又有利于企业货币资本的积累,进行扩大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日本为例,199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倍,剩余价值从1955年的314%,提高到1970年的443%。同期日本企业的设备技术投资额增长了8.1倍。

  吴辉《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材料3

  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到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造成西方社会穷富差距显著扩大的原因,一是高新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利润大增。而受雇工人的工资收入则相对下降,更不用说那些被企业解雇和受社会排斥的人了;一是伴随着资本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进程,资本在和劳动的对抗中变得越来越有利。资本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寻求最低工资。这使得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提高极为缓慢,劳动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不仅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2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从30年代到90年代,富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150倍。从人均GNP来看,1994年发达国家到达16610美元,发展中国家为950美元,只及前者的5.7%。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天近100美元,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每年仅80美元。南北差距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不平等的国际交换。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的国际交换,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超额利润。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陷阱”。

  新科技革命在带来全球两极分化的同时,也助长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西方国家不断的技术革命和无节制的经济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人类始料未及的后果。能源危机、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造成这种危机的直接原因,则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目前,只占世界人口15%左右的西方国家消耗了全世界75%的开发资源,并产生全球大致相同比例的污染。

  来源同材料2

  材料4

  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十分明显,世界性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日益严重。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1979-1982年的滞涨危机,80年代中后期的结构性危机,以及1987年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市连续暴跌风潮。进入90年代后,先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此后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景气;再有1992年、1993年、1995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危机。不仅发达国家存在危机,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危机都是突出的例证。这些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和背景虽然不尽相同,但无不与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尤其是全球经济的无计划和少调节密切相关。

  来源同材料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3、4,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为什么说,世界经济全球化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3)根据材料2、3、4说明,当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

  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指出物价高涨和卡特尔的压迫就够了。这种矛盾的尖锐化,是从全世界金融资本取得最终胜利时开始的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动力。

  垄断寡头统治趋向代替了自由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产生了帝国主义的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趋势之一,即形成为“食利国”、高利贷国的趋势愈来愈显著,这种国家的资产阶级愈来愈依靠输出资本和“剪息票”为生。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面。

  摘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3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1950年-197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4.9%。这一发展速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一黄金时期”(1850年-1913年)年均增长率的2.1倍。自1973年“石油危机”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1973年-199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2.8%,仍然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黄金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是1850-1913年的1.2倍。

  〖2〗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1914-1950年 2.3% 2.5% 1.5% 1.3% 2.5% 2.1%1951-1987年 3.2% 7.5% 4.4% 4.0% 2.5% 4.3%

  材料4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的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材料4,说明材料1中“类似的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也会发生这种“类似的运动”?

  (2)材料2“这种矛盾的尖锐化,是从全世界金融资本取得最终胜利时开始的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动力”中的“过渡历史时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些矛盾的尖锐化”是“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动力”?

  (3)材料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4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C 3,B 4,C  5,C  6,BCDE  7,ACD  8,ABCDE  9,ABCDE

  10,ABC 11,AD 12,ABCDE  13,ABCDE  14,ABCD  15,ABCDE  16,ABCDE

  二、名词解释题答案要点

  1,布拉格之春

  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在经济方面,主张实行权力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竞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职工自治。在政治方面,改革党的职能和领导方式,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和党直接管理行政的现象;保障国家行政机构、代议机构和书法机构的独立性;改革选举制度,确保公民的选举权等。这一改革触犯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其放弃改革。

  2,新经济政策

  随着形势的变化,1921年3月在列宁主持下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缴纳税粮后自由出售自己的产品;在工业、商业领域里推行租让制、租借制,欢迎外国资本家到俄国投资设厂,或者合作经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一定程度的贸易自由,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及城市居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3,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执政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终止执行新经济政策,在苏联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这一基础上,到30年代末,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苏联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1936年,在通过的新宪法中,苏联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从而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正式形成。苏联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是苏联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既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适用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第一,实行统一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第二,高度计划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不仅对工业实行计划管理,对农业也不例外,强调国民经济的计划性,视指令性计划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准则。第三,以行政手段为主,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模式,各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方式,排斥市场机制。国家通过颁布政策、法令、决议、指示等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生活。第四,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长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

  2,简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应作相应的调整,虽然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战略特点有异,但从世界全局来看,带共同性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

  (1)改变了新的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传统观念,认为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2)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期的突进过程的传统战略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3)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3,简述苏联政治体制的特征

  苏联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第一,党对国家实行统一领导,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二,权力过分集中在上级机关和少数人手里。第三,干部普遍实行任命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第四,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官僚主义、腐败现象蔓延。第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长期不健全、不完备,党内和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第六,对思想文化严格的控制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剖析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困难

  内部困难:

  (1)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将苏联模式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模式。这种政治体制在初期一度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因高度集权而造成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弱化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制约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

  (3)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深远,干扰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新的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外部困难:

  (1)处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要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十分艰巨、复杂。

  (2)社会主义国家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存在,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为什么说苏东剧变并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苏东剧变虽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但它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原因在于:

  (1)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局部的暂时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

  (2)苏东剧变从本质上讲,它是苏联领导集团背离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苏联模式的破产,是肆意扭曲和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恶果。

  (3)回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我们看到它并不总是直线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后,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就能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分析题答案要点

  1,分析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1)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2)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3)实现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突破。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战略预想,证实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新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大发展。

  (4)生产力曾获得的巨大发展以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5)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给予资本主义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以新的启示。

  (6)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再现辉煌。

  2,论析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掀起了一次高潮,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2)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人民无权的地位。

  (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牺牲。

  (5)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支持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持续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在民族独立运动浪潮冲击下土崩瓦解。

  (6)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反对和制止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

  3,论析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主要原因有:

  (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慢。

  (2)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官员腐败,失去民心。

  (3)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

  (4)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助推力。

  教训主要有: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4,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这一言论所反映的是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所提出的“和平演变”战略。其实质是:在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实行“遏制战略”的同时,还企图通过思想渗透等手段,以“和平演变”的方式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2)对此,社会主义国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该战略已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归根结底,内因是主要的。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要认真总结教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从而真正有效地抵御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分化”、“弱化”的企图。

  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与历史教训。

  [答案要点](1)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的最严重的挫折,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陷入低潮。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苏联东欧剧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全世界的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深刻的反思,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再探索。

  (2)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苏东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①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暂时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②苏东剧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前苏联领导集团背离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苏联社会模式的破产,是扭曲和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恶果。苏东剧变不等于社会主义的破产。③和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替代旧的社会制度一样,社会主义也总是波浪式地前进,在曲折中向前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必将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6.[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运动等。

  [答案要点](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7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政府在国际经济领域直接出面,在推进市场开发、贸易保护和经济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②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仍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发展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科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③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④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⑤掠夺了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破坏作用。①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了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导致的阶级对抗和频繁的经济危机,也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具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就愈广泛、愈严重。无论是阶级对抗还是经济危机,又都是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动的,从而对这一进程起着阻碍、破坏的作用。②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伴随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愈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它们在经济的优势地位,依靠它们主导的资本主义剥削性的国际生产关系,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红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从20世纪80年代,富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60倍,到了90年代,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日近100美元,而最贫穷国家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0美元,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的趋势也在发展中加剧。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还多。③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难以调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加深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加强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依赖性,发达国家的再发展及其发展速度日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济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展到全球各地区的同时又使经济危机更具有全球的规模,材料所举的战后一些世界性经济危机如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结构性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与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全球经济无计划调节密切相关。

  (3)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稳定,这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一个原因;但是,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成长。①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必将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取代资本主义准备日益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在为社会进步创造更为充分的物质基础;③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日益完备的条件;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劳动条件、社会地位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工人阶级成为更加理性和逐步觉悟的社会力量,从而最终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抉择。

  7.[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当代第六章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答案要点](1)“类似的运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类似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对抗性矛盾运动;第二层是,正是这种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产生了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运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这种“类似的运动”原因正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控制的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周期性和经济危机就是这种基本矛盾在运动中尖锐化的表现。中产阶级曾经千方百计医治经济危机这个痼疾,却只能改变危机的形成和时间,没有能使危机消失。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最后结束“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生产的承担者,但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却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一无所有。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受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过渡历史时期”是指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固有的一切矛盾:生产高度社会主义化与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以致垄断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等空前尖锐起来。这些矛盾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并取得胜利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决定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3)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不等于立即灭亡。资本主义出现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根本不发展或发展必定很缓慢。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资本主义通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一定时期,某个阶段、某种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这种调整和适应只是暂时的,不是长期性的、本质上的。资本主义不论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进行怎样的调整,以及在这种调整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解决,资本主义就不可避免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所以,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恰恰相反,它正是符合这种规律的一种表现。

  (4)马克思主义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其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人从未有过的事业,它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无数的困难、曲折和倒退,但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外,社会主义在某些国家遭到资本主义的复辟从实质上讲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扭曲的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体制、模式、政策的失败,是“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和“新思维”的失败。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等国家仍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363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