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高二上册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测试题及答案

朝燕分享

  在考试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复习准备工作呢?下面请欣赏学习啦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高二上册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测试题,希望你能够喜欢!

  高二上册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所谓“扬弃”就是(  )

  ①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②对旧事物的一切全盘否定

  ③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④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②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①③④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的内容。

  答案:C

  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C、D三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

  答案:A

  3.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解析:A项表述错误。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B项错误。不唯书、不唯上并不是蔑视权威,抛弃书本,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扬弃”,D项显然错误。

  答案:C

  4.下列选项中,体现辩证的否定观的是(  )

  A.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A体现了联系的观点,C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D是只承认对立而否认统一的形而上学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B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

  答案:B

  5.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但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时还是“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说法错误;④的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①③符合题意,选C。

  答案:C

  6.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种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多,各种建议、倡议和实际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有的只把振兴传统文化看成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地名复古、“抵制圣诞节”等等。只把振兴传统文化看成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的观点(  )

  A.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

  B.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D.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批判地继承,而题中观点只继承而缺少了批判,缺少了创新。因此,该题应选D。

  答案:D

  7.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解析:哲学家在解决问题上突破了一般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创新思维。A、C观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它并不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答案:B

  8.王锦彪及其重庆海扶团队,22年如一日,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使我国在超声无创治疗领域首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使人类医疗方式实现了由“有创”到“无创”的革命性变化。中国领跑“无创治疗”说明(  )

  A.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B.创新的过程必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C.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解析:材料体现了创新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C正确。A说法错误;B、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9.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也被奉为物理学的绝对权威,他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1590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长期在物理学中的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告诉我们(  )

  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怀疑权威的表现,也是创新的体现,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

  答案:D

  10.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了(  )

  A.辩证法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B.必须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解析:怀疑是对现存理论与事物合理性的质问和探索,没有怀疑就没有超越,也就没有进步。这里的怀疑实际上是要求人们要有革命批判精神,要敢于否定,怀疑一切不等于否定一切,前者是有批判精神的体现,后者是坚持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体现。BCD本身说法错误。答案为A。

  答案:A

  11.“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由于其在反腐败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人的隐私,2009年1月江苏省某市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结果网民大哗。下列对“人肉搜索”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

  ①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它有存在的理由

  ②对其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但可以全盘肯定

  ③“人肉搜索”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

  ④对“人肉搜索”的否定纯粹是人为的外力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题干已经说明了“人肉搜索”的两方面作用,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辩证否定,既不是全面禁止,也不是全盘肯定,②错误;对“人肉搜索”的否定,既有外力的作用,又有其本身消极因素的作用,④错误。①③正确,选C。

  答案:C

  12.以百度和Google为代表的通用搜索过多地依赖机器而不是网民的力量,过多地关注知识和信息而不是个性和人性。“人肉搜索”增加了互联网和搜索系统中的智能化、人性化成分,在科技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社会关系和制度的变革。这表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变动

  C.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D.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解析:题干说的是“人肉搜索”是网络搜索的创新,在科技变革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和制度的变革,选C。

  答案:C

  13.美国《科学杂志》1997年12月19日载文指出:“人类的长跑速度有一定的极限,科学极限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但在本年度的辉煌面前,有些神话都黯然失色,多莉羊的克隆就是其中一例。”这段文字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  )

  A.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B.多莉羊的出现使得人类打开了破解生命奥秘的大门

  C.克隆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D.极限是不存在的,极限只是人们的想象

  解析:“在本年度的辉煌面前,有些神话都黯然失色”,原因在于创新对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故选A项。B、C、D三项观点均不科学。

  答案:A

  1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②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④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均体现了辩证法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答案:A

  15.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

  ①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

  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总有一天要被否定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也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

  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②③准确表述了辩证法的本质为什么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原因。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故④舍去。

  答案:A

  16.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飞跃,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这些,只有通过否定这个环节才能实现,这是因为(  )

  A.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新生力量、积极因素

  B.新旧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身否定,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来实现发展,故应选A项。B、C、D三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7.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和发展。这表现为(  )

  ①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

  ②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③批判精神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

  ④批判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唯一途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没有批判精神,就没有辩证的否定,创新就缺乏动力,真理的客观性就难以保持,就不能有效地反对理论和假说的神圣化,故①②③应选。④观点错误。

  答案:B

  18.《北京现代商报》载文强调,推陈出新永远是商家纵横商海的法宝。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其依据是(  )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③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

  ④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创新,并探讨其哲学依据。①③属于形而上学观点,是片面的。②④符合材料。

  答案:D

  二、非选择题(28分)

  19.材料一 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在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70%至80%。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6%。

  材料二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谷超豪和孙家栋两位院士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同志分别为谷超豪和孙家栋两位院士颁发证书。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1)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2)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应如何进行创新?

  答案:(1)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否定观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都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①要面对现实,承认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②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④要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看了"高二上册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二上册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试题及答案

2.高二上册政治文化创新检测题及答案

3.2016高二上学期政治单元测试题

4.高二上册政治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试题及答案

    167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