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凤梅分享

  为即将到来的中考语文考试,同学们最好准备一些相关的语文模拟试卷来复习。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qìnɡxìnɡ,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有这样一笔xuànlì的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寥的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ɡuīsù。正是借着语言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yǒnɡhénɡ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实在是提高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轻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在方框内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应为 。(1分)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4.某校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一位同学希望通过阅读名著使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思想更为深刻。为此,你将向他介绍《      》这本书,你的理由是: 。(2分)

  (2)一位同学最近要编一期以“励志”为主题的手抄报,需要选取一个名著事例。你给他编发的短信是这样的: 。(2分)

  (3)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学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拟一段开场白。(4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③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④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⑤《桃花源记》中借“ , ”再现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

  ⑥为了实现报效国家,服务于民的鸿图大志,我们青少年应永不满足于今天的成绩,而是要潜心研究更加辉煌的明天,这就是所谓的“ , 。”(李白《行路难》)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6分)

  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 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3分)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苏 代 为 燕 谓 惠 王 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赵且伐燕( ) (2)蚌方出曝( )

  (3)愿王熟计议之也( ) (4)以敝大众(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1.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4分)

  12.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有书赶紧读(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

  13.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4.文章开头从阿根廷出版社出版“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4分)

  15.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做?(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22分)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7.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4分)

  18.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⑴“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句中“一线雪”和“动人心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句中“咀嚼黄昏”怎么理解?

  19.有人这样评价本文:对于“时光”“生命”这样永恒的话题,作者没有从宏观世界去寻找大素材,而是从微观世界中捕捉小细节来加以表现。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4分)

  20.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1.作文题目:我改变了生命的色彩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庆幸 绚丽 归宿 永恒(4分)

  2.顿号(、)(1分)

  3.将“提高”改为“关系到”(在“提高”前加“能否”,也对)(2分)

  4.(1)示例: 格勒佛游记 这部作品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地方的历险过程,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辛辣嘲讽和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堕落与腐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分)

  (2)示例:建议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2分)

  (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读书是生命的化妆,也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时节,让我们在“书香四溢”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中,分享读书的快乐吧!(4分)

  5.①海日生残夜②学而不思则罔③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④非是藉秋风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8分)

  6.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共3分。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8.苏代/为燕/谓惠王曰(共2分)

  9. (1)将要 (2)刚刚、才 (3)仔细 (4)使……劳苦(贫困) 使……疲弊(共4分)

  10.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共3分)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共4分)

  12.(共3分)

  (1)从苏代的角度看:

  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

  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13.有书赶紧读 (4分)

  14.(1)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书赶紧读。(2)作为(充当)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共4分)

  15.道理论证(1分) 作用:论证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从而有力论述了“有书赶紧读”这一中心论点,(2分)增强文章的权威性,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1分) (共4分)。

  16. 能结合生活实际,围绕抓紧时间读书和读书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谈,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6分)

  17.(4分,每空2分)(1)伤感(难过、忧愁、悲伤) (2)平和(平静、宁静、释然)

  18.(8分,每小题4分)

  (1)“一线雪”和“动人心魄”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2分),生动地写出了那根白发白得很耀眼、很刺目(1分),表达了“我”发现白发时吃惊难过的心情(1分)。(意思符合即可)

  (2)“咀嚼黄昏”指老人们在领略、欣赏迷人的夕阳美景(2分),又指老人们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4分)示例一:“我”14岁发现第一根白头发时毫不在意,9年后发现第二根白发时却是相当吃惊,文章以此细节来表现青春的流逝及其带给自己的伤感。

  示例二:通过写老人的白发表现他们的历经沧桑;通过写老人表情、姿态的祥和来表现经历沧桑后的宁静与平和。

  示例三:通过写夕阳爆发着如火的金光衬托老人饱经风霜后生命仍然灿烂美丽,让“我”感悟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20.(6分)A.青春年少的“我”的一根白发和老人们的满头斑白相比,不算什么。

  B.“我”虽青春年少,却为一根白发而忧愁伤感。饱经沧桑的老人们让“我”有所感悟,也让“我”的心境渐渐平和,觉得那根小小的白发根本不算什么,不值得伤感,因而感觉淡了很多。

  C.夕阳中的老人们历经风霜却仍然安详从容,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时光,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貌等外在的东西,而在于精神等内在的东西。因此那根白发不再白得刺目,“我”的心也释然了。(每点2分)

猜你喜欢:

1.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中考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4.2017南通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5.中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

    387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