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测试试题及答案

凤梅分享

  在复习高三语文时适当做一些语文试题,对考生巩固语文知识很有帮助的。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测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伦勃朗作为此期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十五六世纪尼德兰民族写实、纯朴的艺术特点,从荷兰画派脱颖而出。与陈洪绶一样,伦勃朗的艺术不会只为上层社会服务,他的作品更多的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

  不同的文化境遇和自我内心文化定位,决定了陈洪绶和伦勃朗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内涵,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从《仕女图轴》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洪绶注意传统法度的精神。衣纹线条简练、优美,具有明显的装饰性;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把物质性表现降到最低,突出精神特征,处处见匠心。再看画面的形式感,他利用尽量简洁的点线完成画面疏密、黑白、虚实的经营,惜墨如金。他的画不管在形式意味,还是在局部的刻画上都让人赞叹。从画面看,陈洪绶的画可算得上高古奇骇,他的慕古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是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结合的典范。伦勃朗是一个不肯墨守陈规和为了“生意”而作画的人。他吸收明暗技法,造型厚实,他的《圣家族》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构图技巧。在伦勃朗手里,光和影成为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正像中国绘画中常常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一样,他常让明亮的形象从黑色的背景里突现出来,以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从以上可以看出,陈洪绶的“叛逆”是画家的“叛逆”,即以浪漫的形式、风格和夸张的创作手法所获取的艺术创作自由,而伦勃朗的“叛逆”则表现出更为纯正、直接的审美理想的自由。因此可以说,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而伦勃朗则不同。

  中国古代版画与中国画一样,重视线的运用,注重轮廓感。陈洪绶的版画用线是其一大特色。这是客观方面。主观上来说,陈洪绶身处明、清交替的动乱年代,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制度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屈子行吟图》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屈原屡遭排挤,内心苦闷行吟泽畔的形象。画家笔下的屈原庄严、高洁,宽大衣袍中枯瘦的身躯衬托出他一片赤热的爱国之心。总的来说,陈洪绶版画的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 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沉着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自文艺复兴起,就不断探索用光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的体积与质感。17世纪的巴洛克更是致力于追求光的明暗变化所形成的神奇效果。伦勃朗善于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体,使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内心。从总体上来说,17世纪的欧洲画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样,只是用深浅色调画出立体感、用近大远小表现空间感,而是创造一种人造光,一种当时并不存在的人为的强光来形成一种明暗反差,突出中心、传达情感、创造氛围。这是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在艺术中的实际运用。伦勃朗整个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在版画中,他借助油墨的透明性和不同密度交替表现细微处的质地组织和线条凹凸的立体感、明暗效果和神秘昏暗的气氛。巴洛克美学的强烈明暗对比和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在伦勃朗的版画中展露无遗。蚀刻风景画《三棵树》通过极为精确的笔触刻画,仿佛可以看到光的闪烁和空气的流动。最后,从形象特点来说,和中国画一样,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客体形象加以取舍提炼,通过夸张、变形鲜明地表现对象内在的神。西方版画也和绘画一样,注重写实。但相同的是,都要深刻、传神表现对象的神。

  (摘编自曹剑华、莫娜《明清版画与荷兰版画空间形态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洪绶的《仕女图轴》惜墨如金,其中人物的衣纹线条简练、优美,体现出他注重传统法度的精神。

  B.伦勃朗是一位用光高手,可以说他的整个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

  C.陈洪绶的画常常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的背景上,因而成为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典范。

  D.伦勃朗借助光和影等艺术语言表达主题和情感,常常使得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的内心。巴洛克美学的一些处理手法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洪绶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同时也为上层社会服务。在这点上,伦勃朗也是一样。

  B.陈洪绶受明、清交替的动乱时代的影响,有时也把对当时社会、相关制度等相当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渗透到自己的绘画中。

  C.受文艺复兴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伦勃朗在表现并突出形象的主体的时候,善于借助光的明暗对比来实现艺术目的。

  D.陈洪绶与伦勃朗的绘画与版画都有相同之处,他们都能深刻传神地表现所要刻绘对象的“神”,这说明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洪绶与伦勃朗尽管在绘画领域都有“叛逆”之处,但是他们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思想还是不尽相同的。

  B.陈洪绶的版画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根本原因是他的作品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

  C.在巴洛克指导下,伦勃朗借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与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使得绘画产生光的闪烁和空气流动的动感。

  D.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伦勃朗更靠近于审美理想,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文化背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道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严、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饮至,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闽宿寇几尽   宿:旧有的

  B.壁城下不敢击 壁:壁垒

  C.胡宗宪檄继光援 檄:写信

  D.世荫千户 世:世世代代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勒石”是碑刻术语。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

  C.“郊庙”是指在帝王、诸侯在郊外祭祀。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D.“三十六年”、“四十年”属于年号纪年法。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刚来浙江,发现卫所军不能作战,于是招募了义乌、金华的老百姓当兵,并且加紧训练,终于成就了“戚家军”的威名。

  B.戚继光足智多谋,在攻打兴化的战斗中,命令士兵每人拿着一束稻草,填塞壕沟进攻,最后大破倭寇,收复了失地。

  C.戚继光与名将俞大猷、刘显合作,在平海之战中,大败倭寇,斩首两千两百,戚继光在战役中立下头功。

  D.戚继光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善于总结用兵方法,他所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被后世将领所遵守使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5分)

  (2) 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注】①晋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指出这两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 中描写鱼动态的句子是“ , ”。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面对许多富有的同学却不羡慕他们的原因是“, ”。

  (3)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卖琴

  费力克斯•勒克莱尔(加拿大)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

  “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

  “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16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他咬咬嘴唇。“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

  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

  “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

  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

  B.“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 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

  C.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

  D.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 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

  E.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

  (2) 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3) 小说三次提到“妈妈”没能来听“我”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 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公忠体国,锐意进取,早年就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很有些奋发图强的精神,所以进步较快。1919年,他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训练,1920年毕业,即当了其父的上校卫队旅长,不久,又升为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授少将军衔,与郭松龄领导的第八旅混成一起,统称为“三•八”旅,是奉军中的佼佼者。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由于战功卓著,被晋升为中将,成为独挡一面的第三军团军团长。

  张学良跻身军阀行列,举足轻重,照说他会离人民越来越远,发展下去,甚至也会像其父那样,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的。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非但没有被“溶”过去,反而走向了它的反面。早在1921年的赴日本观秋操中,他就表现了强烈的御侮自强的精神。那时,面对日本人的傲慢无理的挑衅行径,张学良义正词严地正告对方: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甲午之战时之中国了,并明确表示:“你们日本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你们日本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请君等拭目以待。”话虽如此,他仍不能不为中国的前途担忧,并常为此向父亲涕泣陈词,力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他曾沉痛地说过:“余自十九岁参加内战,不论胜败如何,无不感到痛苦,因所到之处,都看到民众所受战争之苦,将士死于无意义之斗争,若为维护国权而牺牲,则何等光荣。”

  在他写给在日本留学的胞弟张学铭的信中更慨然袒露心迹说:“我们要为中华民族造福,不是为个人谋荣华富贵也。”还说:“一念同是同种,互相惨杀,心中又怏怏焉,如有对外征战,则兄马革裹尸,死无恨也。”所以他表示自己“不争权夺利”,“绝不愿成为军阀”。1925年5月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使张学良深为痛惜,当即以自己工薪二千元相捐助,抚恤沪上此次死伤的学生,在致全国学生会电文中说:“痛我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人道何在;积弱之国,现象如斯;凡我国人,宜知奋勉。”并亲率奉军教导队5000人奔赴上海,保护居民,维持秩序,慰问伤员。他郑重表示:“至带兵一层,因在津闻悉沪案发生后,外人尚纷纷征调海军陆战队登岸,保护治安,既在我国领土,鄙人亦不得不带兵来沪,保护华人生命财产。”在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面前,表现了一个爱国将领的英雄气概和可贵的民族气节。

  张学良虽然少年得志,却并不自傲,而是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在东北讲武堂学习时,郭松龄当过他的教官,每次郭松龄旅长到‘总办’来,张学良总是亲切地称呼他郭老师,问长问短,虚心请教,并且一块前往北大营视察部队。张学良还经常到工厂车间参观,主动和工人们打招呼,了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有时同飞行员掰腕子,谈笑风生。”所以他的部下都喜欢同他接近。皇姑屯事件后,他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东北军的主帅,仍保持这种平等待人,关心、爱护部下的作风。

  张学良为人正直,性情豪爽,有正义感,也很精明。他不仅处处关心,体贴部下,也非常爱惜人才,任人唯贤。对部下一贯开诚相见,用而不疑,放心信任,而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他不搞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疑神疑鬼、小肚鸡肠那一套,而是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比较讲究民主。所以在那时,他确也团结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和有识之士。卢广绩谈到,有一次张学良曾感慨地对他说:“‘中国之所以落后,屡遭外国侵略,不重视知识和人才,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还说‘前些天在武汉抓到一个共产党员叫潘冬舟,这个人通六国语言,很有才华。这样的人,中国还极少。如果用其所长,一定能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可是,就因为他是共产党员,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就非杀不可,甚至连我出面保了几次,都遭到(蒋介石)拒绝,最后还是被杀害了。’言下不胜惋惜。”

  时光如水,往事历历,从那时至今,转瞬间已过了半个多世纪。想张将军爱国获罪,长期幽囚,无比痛惜。但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一切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事,总是不得人心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才特别使人怀念。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张学良因为是张作霖长子的缘故,很快就被晋升为中将,成为独挡一面的第三军团军团长。

  B.“五卅”惨案后,张学良表达了对民众极大的同情,不仅捐助了自己的薪水,而且还亲自带领奉军教导队进入上海,抵御外军。

  C.张学良重视知识和人才,曾经几次出面保释精通六国语言的共产党员潘冬舟,最终未能将他救下,这令他感到非常愤怒。

  D.张学良虽然年少得志,但为人非常谦和,关爱下属,不摆官架子。皇姑屯事件后,他成为东北军的主帅,仍保持这种作风。

  E.这篇文章客观公允地对张学良进行了叙述和评价,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少帅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2)简要分析第二段两处引述张学良讲话有哪些作用。(6分)

  (3)张学良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简要概括。(6分)

  (4)文章结尾说:“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才特别使人怀念。”结合张学良的生平事例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成语,填入各句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多年的业内人士对某些代购店此种“以假充真”的行为 ,但又无可奈何。

  ②专家认为,房价的涨跌, 。只要央行掌握稳健的货币政策,只要税费合理,只要去除食利群体,房价就会回归,毕竟价格是由市场说了算的。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 ,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我们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微不足道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微不足道 嗤之以鼻 D.微不足道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奥运代表团将在圣保罗的皮涅鲁斯体育俱乐部设立赛前训练大本营,届时,将约有不少于350名代表团成员来此进行备战训练。

  B.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C.据有关部门预测,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环境与资源带来一些影响不可回避,但不会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D.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如果人能永远活着或者活无数次, , 。人生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 。不过,从只有一个人生这个前提, 。也许, 。也许, 。

  ①人生问题的景观就会彻底改变

  ②就根本不会有人生问题存在了

  ③不同的人,不,同一个人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

  ④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

  ⑤智慧也正在于使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达成辩证的和解

  ⑥困惑正在于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似乎都有道理

  A.①②④③⑥⑤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①③④②⑥⑤ D. ②①④③⑤⑥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 ,传统才成为传统。传统和现代,这是两个大的概念,要给出精准的定义是不可能的。而实际上,概念和理论也是不可分的。每个学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思考, 。粗略地说,现代是个单数(虽然有五花八门的表现形态), 。不过,这个复数的传统,相对于现代来说,仍然存在着共性,所以在讨论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关系问题时,我们可以对复数的传统不做区分,统称之传统。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流传的一段网络视频中,一个东北女孩在北京某医院怒斥“黄牛”炒高挂号费:“你们这些‘黄牛’太猖獗了,几十元的挂号费炒到4500元,老百姓等了一天挂不上号!”女孩的悲愤控诉,无疑击中了全社会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民意痛点,以至于这段时间各类相关评论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汹涌而出,经久不息。

  有人怒斥“黄牛”丧失天良,有人斥责医院和医生管理不到位,失却医德,有人批评相关职能部门打击不力,有人抨击政府相关统一定价制度越俎代庖……

  阅读完以上材料及其评论,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考,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测试试题答案

  1、答案:C(张冠李戴,“常常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的背景上”是中国绘画的特点;且强加因果,前半句不是陈洪绶的画“成为继承传统与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典范”的原因。

  2、答案:D(“这说明艺术也是没有边界的”属于主观臆断,且曲解文意,第二段有说到“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说明艺术是有边界的。)

  3、答案:A(B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当,主客颠倒;C“在巴洛克的指导下”错,文中只是说伦勃朗的版画体现了巴洛克美学;D概括不全面,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还包括自我内心文化定位。)

  4、B 坚守

  5、C 三牲祭礼是:猪、牛、羊

  6、B 是在攻打横屿岛的战斗中,而不是攻打宁德

  7、(1)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戚继光)被撤官,(他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寻、于岑港状语后置、免官被动句)

  (2)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

  8、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1分)“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家境清寒、孤苦悲凉的愁情(2分); 标题和“愧君相见频”表达了在落魄失意时表弟卢纶来访的喜悦之情(2分)。

  9、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指出这两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比兴(比喻)。(1分)用树枝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2分)

  2、寓情于景(借哀景写哀情,烘托等)。(1分)秋雨淅淅沥沥,树叶纷纷飘落,昏灯下白发苍苍,描绘了一幅凄凉落寞的雨中秋夜图,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2分)

  10、答案:(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1、(1)B项2分,C项3分,A项1分。

  (A项“完璧归赵”只是一种推测,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故给1分。D项错在“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制琴师记住了许多细节,是因为那是他唯一的演出,印象深。至于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是讲与狗搏斗的过程,因为是夜晚,又慌急害怕,加上过去了多年,确实有记不住的地方。E项错在“所有东西”,范围扩大。)

  (2)他是一位穷困潦倒的音乐家。(2分)他曾辉煌无限,是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录制的唱片很受欢迎。(2分)后来因病不能拉琴,丢掉了工作,陷入痛苦之中,最后在制琴师的教导启发下,重新振作了起来。(2分)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第一次:点明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面被狗咬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第二次:使得演奏的成功、满心的激动与唯一的遗憾形成对比,突出遗憾之深;

  第三次:与音乐家的辉煌形成对比,目的在于启发音乐家改变生活态度。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情节设置的需要。制琴师的故事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促成音乐家转变生活态度的关键。②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制琴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量描写使其形象丰满。③突出小说主题的需要。通过写制琴师的故事,表达了即使陷入困境也不能绝望,而要积极追求、热爱生活的主旨。④写作意图的需要。音乐家虽是主人公,但制琴师才是作者想要重点表现的人物,所以要浓墨重彩。(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2、(1)DE

  解析: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A项,除了和张作霖的关系之外,战功卓著也是重要原因。B项,文章并没有说张学良抵御外军。C项,原文是“惋惜”,而不是“愤怒”。

  (2)①第一处表现,张学良强烈的御侮自强的精神。②第二处表现了张学良对内战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以及渴望为维护国权而牺牲的民族气节。③两处引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明了张学良从一个军阀成为一个爱国者的原因。

  (3)①张学良公忠体国,锐意进取,有着奋发图强的精神,战功卓著,自立自强。②张学良有着强烈的御侮自强的精神和可贵的民族气节,对日态度强硬。③张学良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对待部下很亲切。④张学良为人正直,性情豪爽,有正义感,惜才爱才出手帮助共产党人。

  (4)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才特别使人怀念。那些逆历史发展、抗时代潮流的人,终将被人遗忘,或成千古罪人。(2分)张学良的一系列行为,都是进步的,不论是对于历史、家国,还是民族,都是令人敬佩的,他会被人民永远铭记。(2分)①面对成为一方军阀的机遇,他以大局为重,维护祖国统一。②面对日本强敌,他义正词严,尽显民族气节。③面对内战,他同情民众将士,反对国人自相残杀。④在西安之变中,他不顾个人利益,扭转乾坤,促成国共合作。社会现实可以从国家统一、时代进步方面着手。

  13、B(四个成语都含有“轻视”“忽视”的意思。但“嗤之以鼻”表示“讥笑”“讽刺”的意思;“不屑一顾”重在“看不起”;“不足挂齿”为“不值得提起”,也可用于自谦;“微不足道”为“小到不值得说”。)

  14、D(A项“约”与“不少于”重复。B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天气过程”。C项“带来影响不可回避”句式杂糅。)

  15、A.(关联词“如果”与“就”搭配,可知①②紧接首句,且①②句之间构成递进关系;由“从只有一个人生这个前提”,可知④句在它之前;③句中“结论”一词与“从只有一个人生这个前提”照应;⑥⑤为并列关系,按由“困惑”至“智慧”的逻辑顺序排列。)

  16、正是由于现代的扩张(正是由于现代的出现,正是由于现代的发展)(2分)

  从自己的角度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对两个概念下定义)(2分)

  而传统是个复数(2分)

  17、作文立意参考:

  立意一:(职能部门的角度)办事情应该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人为影响应该是符合规律,而不是逆规律而动;

  立意二:(职能部门的角度)面对问题应该看到其本质,如果我们本末倒置,将不会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立意三:(“黄牛”的角度)“炒”背后暴露出了,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个人社会道德和良知严重缺失,我们应该思考怎样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

  立意四:(医院的角度)义与利的选择是职业道德一个永恒的话题。

  (除以上立意,学生只要是扣住材料,结合生活实际立意,言之有理即可;但是,就事论事的作文或者写成政治论述类的作文,不能予以高分)

猜你喜欢:

1.2017年高三语文模拟真题考试试卷及答案

2.高三语文月考测试试卷及答案

3.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带答案

4.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含答案

5.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附答案

    386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