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石景山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丽仪分享

  石景山的同学,中考在即,一模考试时中考的基础。语文试卷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次一模的语文试卷大家加油。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石景山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石景山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题目

  一、 基础•运用(共15分)

  新年伊始,《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荧屏热播,获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也引发学校师生的极大关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一人、一桌、一信。在如今xuān xiāo嘈杂的综艺节目盛行的大环境之下,《见字如面》,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模样。

  与大众出版物相比,书信的私人性质使其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富有独特mèi lì。家书、情书、友人书,带领观众走进历史风云深处,去感受其中深切的情感之美、哲思之美、信仰之美,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用书信打开历史”,这档节目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直抵人心,展现了大众传媒的本职——传承本国文化,讲好本国故事。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模(mú) 档(dànɡ) “比”字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

  B.模(mó) 档(dǎnɡ) “比”字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

  C.模(mú) 档(dànɡ) “比”字的笔顺是:竖提、横、竖弯钩、撇

  D.模(mó) 档(dǎnɡ) “比”字的笔顺是:竖提、横、竖弯钩、撇

  (2)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2分)

  2.书法课上,教师设计了“见字如面”的主题活动,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名家书法。请你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从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与语段中的一个画线词语相对应,并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所选作品的名称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3分)

  看从前的书信,落笔轻重,用墨浓淡,行文起伏变化间饱含眷眷爱恋和依依离情,可谓“见字如面”。书法,是汉字书写最诗意的表达。纤纤一管,无筋无骨,挥毫之间,诗意漫天。经几千年沉淀,中国书法浩如烟海,蔚为壮观,有的【甲】典雅飘逸,有的【乙】庄严大气,有的【丙】自由随意。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字如面”。在一笔一画的轻重起伏间,世界越发安静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朗读者》的制片人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其实对于父辈们而言,文学不仅是记忆,文学曾 ① 。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会引发如今天iphone发售时的排队热潮; ② ;“校园诗人”的光环也许是如今理智世俗的父亲曾经孜孜以求的……文学让他们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如今《朗读者》重新唤醒了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

  A.①是梦想,是流行 ②雪花一样的信件每天都会涌向编辑部

  B.①是梦想,是流行 ②编辑部每天都会涌来雪花一样的信件

  C.①是流行,是梦想 ②雪花一样的信件每天都会涌向编辑部

  D.①是流行,是梦想 ②编辑部每天都会涌来雪花一样的信件

  4.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两个画线词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被誉为“综艺界一股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刷爆了春节的朋友圈。节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许多批评显然有【甲】深文周纳(原意是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之嫌。比如“死记硬背算什么真本事”,又如“背再多也不见得能写出好诗”。诚然,背下来不是万能的,可背不下来是万万不能的。记忆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大师和学者都有记诵的童子功。再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作诗自然好,可诗人到底是少数;只会吟也不错,那经典依然可润心。当然,一些文化类节目乃至当下的“国学热”,免不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需要辨析,也需要批判,可是,不能【乙】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中国诗词大会》点起了一把火,在传统文化长期式微(指事物由兴盛到衰落)的背景下,这把火值得珍惜,需要呵护。毕竟,传承也好,复兴也罢,要补的课太多,第一步应该先是传,把先人的经典传下去,把文化的精神传下去。

  5.“校园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环节最为紧张刺激。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的一种游戏。请你依照下面的活动规则和相关要求任选一题,完成填空。(4分)

  活动规则:根据出题人设置的关键字,参与者背诵出诗、词或古文中的相关句子,并从诗意、画面、情感、道理任一方面加以解说。大家轮流背诵诗文,不得重复。

  【甲】关键字是“云”,选择的诗文必须含有关键字。以下是其他选手已经背诵出的诗文,请你接着说出含有“云”字的诗文并进行解说。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你的诗文:  ,  。

  你的解说:

  【乙】关键字是“水”,选择的诗文必须以关键字为描写对象,且不得出现该字。以下是其他选手已经背诵出的诗文,请你接着说出描写水但不出现“水”字的诗文并进行解说。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的诗文:  ,  。

  你的解说: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其年九月,曹公①入荆州,吴将士闻之皆恐。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②劝追召瑜还,助画方略③。权④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⑤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权曰:“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遣诸葛亮诣权。亮备言利害,权大悦,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瑜命盖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⑥,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⑦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曹公:指曹操。②肃:指鲁肃。③方略:策略,方法。④权:指孙权。⑤藁:多年生草本植物。

  ⑥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⑦豫备:同“预备”。

  6.下面是“延”字的四个解释,文中“权延见群下”“延颈观望”“悉延烧岸上营落”中的“延”字的意思依次是(2分)

  ①伸长 ②召见 ③迎接 ④蔓延

  A.③①④ B.②①④ C.②④① D.③④①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2分)

  亮备言利害 翻译:

  8.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吴、蜀在赤壁之战中取胜的经过。(限60字以内)(4分)

  答:

  9.罗贯中在史书基础上,创作出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其中许多精彩情节是虚构的。请对比上文《三国志》中的记载,简述《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的一个虚构的故事。(3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0.学习了《鱼我所欲也》之后,同学们找到了下面两组材料,比较探究“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请你从中任选一组材料,说说你的理解。(4分)

  【材料一】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答:

  11.有专家认为,《鲁滨逊漂流记》不宜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作品,主人公鲁滨逊身上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种族歧视倾向和宗教色彩。在该书的续集中,从未到过中国的丹尼尔•笛福描述鲁滨逊在中国的见闻时,对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进行刻意的歪曲和丑化,书中充斥着傲慢和对中国的偏见。请结合小说的阅读,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3分)

  答:

  12.以下是不同时期的文学评论名家对《骆驼祥子》的评论,你最认同哪一种评价?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3分)

  洋车夫、老妈子、便衣警探、车厂老板、妓女、摆小摊的,他们出没的场景是大杂院、小茶馆和街边巷口。在老舍的笔下,他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使我们透解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奋斗,也都活鲜鲜的惹人爱、惹人愁,可歌和可泣。

  ——司马长风(1976)

  老舍在祥子所代表的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钱理群(1998)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16题。(共11分)

  【材料一】

  汉字的显著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能很直观地看出它的意思。比如“瓜”,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后来我们也用它来形容形状像瓜的事物,如瓜皮帽、瓜皮船等。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像切瓜一样”,人们又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春秋时期的“瓜子族”(生活在甘肃敦煌一带的姜姓人),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有些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水”组成“淼”。有些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已经不那么直观了,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这得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本来面目。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汉字的这种特点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容易辨识,利于联想,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

  【材料二】

  部首是汉字独有的,每个部首都有其奥秘,如果对部首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就会出现理解偏差。

  一般而言,以“山”为部首的字,这些字的字义都与山有关,如“峻”、“巍”和“崇”都以“山”为部首,表明这些字的字义都与山有关,只不过是“高而陡”、“高而险”和“高而大”的区别而已。

  以“礻”为部首的字一般与神有关,因为“礻”是“示”的变形。《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凡以“礻”为部首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神”,从示,申声,天神也;“祇”,从示,氏声,地神也。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礻”与“衤”混淆。其实,“衤”是“衣”的变形,那么以“衤”为部首的字自然与衣服有密切的关系。

  “彳”与“人”无关,读作chì,甲骨文为“ ”,像十字街形。十字街行人来往,因此,“彳”有小步缓行、走走停停的意思。以“彳”为部首的字,基本表示行走、行为、行动、出行或往、去之意。比如“彷徨”,意思为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再如“徐”,本义是缓慢地走。部首是汉字中很有特色的构字部件,因其有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字义、记忆字形。

  1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汉字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4.可能你见过人和人“撞脸”,“撞脸”的汉字你见过吗?比如“祇”和“袛”,请运用【材料二】的知识,在下面语句横线处填入正确的汉字,并说出推断的理由。(3分)

  祷尔于上下神  (祇 袛)。 ——《论语•述而》

  理由:

  15.下面是学生完成的“每日一字”的作业。请结合作业和材料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推测这位同学探究的内容和意义。(4分)

  答:

  1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将【链接材料二】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

  【链接材料一】人们利用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对联,叫作“联边联”。联边联精巧新奇,饶有趣味,深受人们喜爱。

  【链接材料二】传说明熹宗时,宰相叶向高微服出访,借宿在新科状元翁正春的府第,翁正春特设酒宴欢迎叶向高。席间,翁正春说:“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听出这是一副对子的上联,当即对曰:“客官____宦室,富宇宽容。”

  (二)阅读《宫锁匠心》,完成第17–20题。(共12分)

  宫锁匠心

  ①“沙沙沙……沙沙沙……”故宫西三所,文保科技部漆器组工作室内,闵俊嵘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一条约两厘米宽的砂纸,有节奏地摩擦一件金漆彩绘瑟的漆皮。他的眼神专注于砂纸和古瑟漆面的摩擦处,身边的空气也随之安静了。他的工作台就在瑟的左边,桌面上放着一本白色封面的《考工记》。如果坐下来,与视线几乎平行的架子上,放着一小碗生漆和各种工具。

  ②在故宫里的时光已有12年了。2004年,闵俊嵘从清华工艺美院漆艺专业毕业,进入了专业对口的故宫文保科技部漆器组,按着当年“一对一”的师徒制,成为老师傅张克学的徒弟。当年漆器组只有他和师傅以及师兄三人,那时他对故宫了解不多,带着读书时打下的漆器工艺底子,开始给师傅打下手。

  ③从除尘起步,他在修复不同的漆器文物中,一一掌握了漆皮加固、灰胎补全、贴金箔、罩漆等手艺。“用什么浓度的胶,选什么样的填充材料”,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他逐渐领会着文物修复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比如罩在金箔上的漆,太深会和颜色不统一,浅了又没有效果……这些经验随着12年来经手的100多件漆器,逐步累积。

  ④过去12年,他修漆器时经历过两次“忐忑”。第一次是刚入职,随着师傅修复编钟编磬漆架;还有一次是2012年师傅退休后,他真正独立地修复文物时。漆器修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些技艺至今达不到,有些要慢慢琢磨,《髹饰录》①是闵俊嵘的宝典之一。

  ⑤现在的闵俊嵘已是漆器组组长,去年故宫举办“文物修复技艺展”,他带着同事们特意选取了一件破损严重的金漆彩绘瑟进行修复,这件面板破损开裂、构件也有所缺失的瑟,最终以光鲜亮丽的“原貌”躺在展柜里。很多文物是为了布展修复的,更多的时候修复工作会缓缓来,没有工作量的要求。“做这个工作,如果你静,你会变得更静。如果你不静,你必须静下来。”12年在故宫修文物的工作对他是一种磨砺。他一定要把一天中状态最好的时候用在文物修复上。这像准则一样刻在每位文物修复师的心上。

  ⑥有时为了修好文物,他会给自己加码。一次为了修复好一把所有构件都翻开、上面的漆都脱落殆尽的清宫旧藏、国家级文物“金陵易少山斫古琴”,他用晚上和业余时间找老师学古琴制作,从古籍、文献里找线索,还专门买了一把斫琴学习乐理和演奏,至今已经足足花了9年时间。“会做了就更会修。”“修复过程中,不能违背古琴基本的演奏功能,如何演奏自己也得懂。”他是这么想的。

  ⑦为了获得更纯粹的漆,他经常会跋山涉水和漆农一起去崇山峻岭采漆。采漆基本在比较容易出漆的三伏天进行。因为害怕白天漆被太阳晒起皱,割漆一般都在晚上。从深夜12点到第二天黎明,他经常只戴一个头灯在漆黑的没有月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山峦里作业,下面是陡峭嶙峋的山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下。按照一棵树10个口割40刀,一宿割60棵树来算,有的时候六七个小时下来也就能装一矿泉水瓶那么多的漆,所以行业里流传着“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⑧“宫内”做工匠,不觉岁月长。跨进文保科技部的大门,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即使这里距离新开放的慈宁宫区域,只有一墙之隔。

  ⑨漆器修复就是跟古人对话,得琢磨古代的匠人们是怎么绘制的,用的什么材料,色彩控制如何,甚至还得揣测古人造这件器物时的精神状态。他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作为世界上院藏明清皇室艺术精品最多的博物馆,故宫库房内藏的1.7万多件明清漆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再加上古建筑的内檐装修,于他们是学习不尽的财富。他在反复体会和修复中,接过了前辈递来的工具,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力。

  ⑩他在其中寻求一种道。“匠人精神”有两个含义,一是对技艺的追逐,二是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这意味着工匠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如何游刃有余地享受这个过程,这是从技术到精神层面的追求。

  ⑪文物修复者的任务就是让文物尽量完整地传承下去,所以他修复漆器时会尽量在能力以下挑选,“可以巧手以做拙作”,意思是技术高的人可以修复工艺一般的文物,但是“不能庸工以当精致”,如果超出了现有的水平就要退回去。

  ⑫闵俊嵘这批人2004年左右进入故宫,发展至今有8个人,但只有3个人接受过老师傅的指导,现在和之后的工作大家需要摸索着来。相比而言,人倒不是太重要的问题,“招人比片子(《我在故宫修文物》)还火。”故宫今年预计招一两百个人,报名者达到了两万多人。“我们招人的时候特别严格,也会讲清楚要求。来了的人就没有走的,留下的都是有缘分的。”他说。

  ⑬都说深宫锁人心,但锁住的“匠心”只会越陈越静,越静越美。刚刚过去的春节,闵俊嵘是在故宫度过的。除夕当天走在空无一人的故宫,这个工作了12年的地方仿佛又有了第一次来时那种皇家大院的感觉。一进来,外面的声音似乎都消失了,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注:①《髹饰录》:明代黄大成著,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17.请根据本文内容,用一小段话向身边的人介绍漆器修复师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4分)

  答:

  18.本文选入试卷时作了添改,请对照下面第⑦段的原文,说说你是否认可这样的修改,以及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4分)

  不仅如此,闵俊嵘还曾半夜在郊区翻山爬树,看专业采漆人如何割漆,“百里千刀一斤漆”,他记录这段经历时写道,“以后用漆时会更加珍惜。”

  答:

  19.故宫文保科技部除了漆器组外,还设有古书画装裱组、青铜器组、纺织品组、百宝镶嵌组等等。将来如果有报考故宫文保科技部的机会,你愿意进入哪一组呢?请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和对这份工作的认识,说说你的想法。(2分)

  答:

  20.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地方,有同学提出:“题目是‘宫锁匠心’,但开头并没有点题,这是否合适?”请你也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1–23题。(共11分)

  【材料一】

  经典反复地重译是没有必要的。经典是一种常销书,以《国富论》为例,一百多年来已经有了七八个版本,包括杨敬年先生的经典译本。这些版本仍在刊行销售,任何人想买,都能买到。而且目前的翻译水平,总体比不上前人的翻译。1992年中国参加《世界版权公约》后,开始大量地重译经典名著,因为新书需要买版权而大部分经典名著不需要,而且名著多是畅销书,商业利益的驱动导致现在重译作品泛滥。另外,有些名家译本是跟某出版社有合约的,该出版社可以重印;那些没有版权的出版社,就只能采取重译的方法出版。比如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作品只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些出版社只追求销量和利润,并不注重翻译的质量,结果造成“新译本”水平极其粗糙,错漏百出、不忍卒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我们反对经典重译的一个现实考虑。

  经典本身都已经有了经典译本,即使存在些许瑕疵,再版时稍作修订即可,重译白白耗费时间和成本,社会意义并不是很大。而很多新的、世界前沿的著作,却没有被及时翻译引进。尽管新作很少有经典那种奠基式的作品,但依旧应该多翻译,因为它和现实的生活离得更近,更具有指导意义,更需要翻译的支持。我们已经有了经典,但现在我们缺乏新的东西。从发展的意义而言,译旧显然不如译新。

  【材料二】

  其实名著重译的工作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翻译和写作在不侵犯知识产权和版权的情况下,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行为。一本名著能够出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定是一个集人类知识、智慧大成的典范作品。如果我们把这本书当成一个故事,它进入中国总要找一个最适合讲故事的人,大家才愿意听,或者说听故事的人才能更大限度地还原和感知故事本身。那么,这个最适合讲故事的人应该是在相关领域里有一定专业研究水平和学术地位的人,他翻译出来的译本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读者也有层级之分,普通的、成熟的、专业的,他们也在不断地比较、筛选。就跟一支贝多芬钢琴曲一样,会弹钢琴的都可以弹,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售票开音乐会,因为市场是有鉴别能力的。我们无须担心译本是否有过多版本,因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都在不断地做这种淘汰的工作。

  新译本匹敌“旧译本”在翻译研究来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许多伟大的译本,通常并不是最老的译本——傅雷先生们,也曾经是“新译本译者”。已有较好的译本,并不成为“以后不需要重译”的理由。比如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译本,但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教授董燕生发现了杨绛译本的一些错误,由于他精通西班牙文,翻译水平很高,并且精益求精,最后他也译出了一个水平相当的译本。又如关于《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无论是梁实秋还是朱生豪的译本,都是散文体,而后来方平主译了诗体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因为作品本身是诗体,这种重译就很有必要。

  此外,过去的译本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如词汇翻译跟不上时代、专业语汇使用不当等问题,很多读者表示有缺憾,期待原汁原味又更符合当代读者阅读审美习惯的新译本。那么,重译就成了弥补缺憾的一个选择。

  21.班级组织开展辩论活动,上面是两个小组围绕“经典是否应该重译”的话题搜集整理的材料,请你分析两组的论证,说说哪组更具说服力。(3分)

  答:

  22.辩论中听众也可参与表达自己的认识。你更支持哪组的观点?请结合自己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体会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3.英语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她给大家出示了下面三组材料。请你任选其一,对照英文原文,从诗的意境或语言风格的角度说说,哪个译本翻译得更好。(4分)

  【链接材料】(本材料中的英文均选自泰戈尔《飞鸟集》①)

  【甲】原作: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译文一: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郑振铎②经典译本)

  译文二:如果因为思念太阳而终日哭泣/星星也将离你而去(冯唐③新译本)

  【乙】原作: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译文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郑振铎经典译本)

  译文二:愿生命灿若夏花/愿死亡美如秋叶(冯唐新译本)

  【丙】原作:The clouds fill the water-cups of the river, hiding themselves in the distant hills.

  译文一: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郑振铎经典译本)

  译文二:云把河的水杯斟满/躲进远山(冯唐新译本)

  注:①《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他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②郑振铎(1898—1958),中国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在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③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已出版诗集《冯唐诗百首》,长篇小说“北京三部曲”等,被《人民文学》评为“未来20大家”榜首。

  答: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两年来,石景山区各校积极组织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着力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各校教师精心设计,打破45分钟、四堵墙的限制,把生活当作教材,将社会变成课堂,用阅读激活思维……学校正在收集同学们开展专题研究的相关资料,请你写一篇稿件,就你参与的一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名著阅读活动,简要介绍你的老师是如何指导你选题或修改专题研究论文的。

  题目二:校园电视台正在录制《朗读者》节目,本期的主题为“遇见经典”。遇见经典,就是遇见最美好的自己,亲近最纯粹的汉语,邂逅最深刻的思想,结识最高贵的灵魂。请说说你会选择读哪一篇(段)诗文,以及选择的理由。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洛阳纸贵”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左思是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面貌丑陋,讲话口吃,但文章却辞藻壮丽。 2.他觉得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虽名噪一时,但华而不实。他想创作《三都赋》展现三国时期蜀都、吴都、魏都的风貌。 3.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去“三都”实地考察。他还请求掌管图书经籍,为创作积累素材。

  4.他历时十年写成的《三都赋》却受到冷落。洛阳名士陆机说:“他写的东西只能给我用来盖酒坛子!”其他文人也将其贬得一无是处。 5.左思不甘心血埋没,找到司空张华。张华读后不忍释卷,说:“世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只重古人轻视新人。”于是,遍邀名家为其作序。 6.经名家推荐,豪门贵族竞相传抄,洛阳纸张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来,人们用“洛阳纸贵”称誉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石景山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1)A (2分)

  (2)喧嚣 魅力(2分。每词1分)

  2.【甲】第二幅 兰亭集序

  【乙】第一幅 玄秘塔碑

  【丙】第三幅 古诗四帖

  (3分。对应2分,名称1分)

  3.D (2分)

  4.答案示例一:“深文周纳”指对节目过于苛求,通过放大节目不尽如人意之处,否定一档好节目。

  答案示例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指因为一些文化类节目存在问题,就把好的文化类节目也否定了。

  (2分)

  5.答案示例一:【甲】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描写了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一望无际的天空乌云密布。两句以夸张笔墨,勾勒出瑰丽壮美的边塞雪景,烘托出诗人送武判官归京的离愁别绪。

  答案示例二:【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描绘了春潮涌涨、波平浪静、顺风行船的画面,把江面开阔、江水浩荡的景致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共4分。诗句2分,解说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6.答案:B (2分)

  7.答案:诸葛亮全面地阐述了战与降的利害关系。

  (2分)

  8.答案示例:孙权召回周瑜商量对策。周瑜力主迎战。刘备派遣诸葛亮说服孙权共同抗击曹军。周瑜采纳黄盖的“火攻”之计,大破曹军。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9.答案示例:赤壁之战正值隆冬,但西北风不利于吴军实施火攻计划,周瑜因此患病。诸葛亮看出病因,于七星坛上作法借风,在隆冬之时引起东南风,借此风大破曹军。这就是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3分)

  三、 名著阅读(共10分)

  10.答案示例一:孔子重民,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

  答案示例二:孔子重义轻利,孟子进一步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1.答案示例:我认为这部小说不适合我们课外阅读。小说写鲁滨逊为了攫取更大的财富,不惜冒险去非洲贩卖黑奴,体现出他唯利是图的本性;小说反复地描写鲁滨逊及船长们的仁慈、诚实、正直、慷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黑人的愚笨、印第安人的野蛮和残忍,这是在美化他们血腥的殖民掠夺;作为鲁滨逊的精神支撑,每次他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小说都会大段地描写他对《圣经》的理解,对上帝的虔诚,这些内容令人感到索然无味。

  (3分。举例2分,分析1分)

  12.答案示例一:我认同司马长风的看法。例如小说中高妈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她的善良、热心肠依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祥子不小心摔伤的时候,高妈十分关心祥子的伤情,并给自尊心很强、打算辞工的祥子以心理安慰。祥子最终留下来就得益于高妈的热情挽留。这是老舍以极简约的笔墨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答案示例二:我认同钱理群的看法。因为在《骆驼祥子》中,我能看到乘客的冷漠,在暴雨下祥子拼命拉车,乘客却对他没有半句关怀。我还看到了祥子在小福子死后吃喝嫖赌、行尸走肉的生活状态,这种梦想破灭后的苟且反映出小人物性格中的弱点。

  (3分。举例2分,分析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共11分

  13.答案:表意性。 (2分)

  14.答案示例:祇 这句话的意思是向天神和地神祈祷,与祭祀有关,应该选用以“礻”为部首的“祇”。

  (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

  15.答案示例:探究字义的源起和演变,以及字义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辨识汉字,激发联想和想象力,丰富文化积累。

  (共4分。内容2分,意义2分)

  16.寓 (2分)

  (二)共12分

  17.答案示例:漆器修复师的工作需要心静,需要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潜心揣摩,需要追求完美和极致,要不辞辛苦,还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要在文物修复时保持最好的状态,要量力而行。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8.答案示例:我认同这样的修改。修改后的文字从割漆的时间、环境的危险、工作的强度等方面,着力描绘了“跋山涉水只求一斤漆”的具体情景,突出了采漆工作的辛劳,体现了闵俊嵘的敬业精神。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我愿意进入百宝镶嵌组,因为我对百宝镶嵌有兴趣,我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在工作中还有机会接触故宫藏宝,欣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提高我的艺术品位。

  (2分)

  20.答案示例: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闵俊嵘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另一条是漆器修复工作的特点,是这样吗?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分)

  (三)共11分

  21.答案示例:我认为材料二更具说服力。材料二首先从市场有鉴别能力的角度论述无须担心译本的版本过多,又以《堂•吉诃德》和《莎士比亚全集》的成功重译为例,论述了经典重译很有必要,最后指出重译可以弥补过去译本存在的缺憾,论证全面而且逻辑严密,所以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分)

  22.答案示例:我更支持材料一的观点。因为我正在读的《鲁滨逊漂流记》的译本,语言表达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译本版本过多,不知道哪些是经典译本,哪些是新译本,难以选择,所以我不支持经典重译。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23.答案示例一:我认为郑振铎翻译得更好。因为乙句中郑振铎把“beautiful”译成“静美”,与冯唐译的“美”相比,更能营造出安详、静谧的意境;此外,把“绚烂”“静美”放在“夏花”“秋叶”后面,用“之”连接更加典雅,节奏也有一种舒缓之美。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冯唐翻译得更好。因为丙句中冯唐把“fill”译成“斟满”,把“hiding”译成“躲”,更加生动,充满情趣,使云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语言简洁、凝练,更富有诗的韵味。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五、作文(共50分)

  24.评分标准:共10分。内容7分,语言3分。

  25.评分标准:共40分。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说明: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猜你喜欢:

1.2018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2.中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3.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4.语文中考卷及答案

5.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

    37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