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2)
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三
语文是什么?也许,一千个孩子心中有一千种解答,在孩子们的答案里,语文绝对不是简单机械的文字符号,而是灵动的思想、鲜活的生活、丰富的世界。语文老师应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以及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感悟,科学地、艺术地和孩子们共同诠释和演绎富含生命与灵性的语文课,并让它在孩子的个性解读中诗意地绽放着绚丽之花。
一、走近文本,解读文本内涵。感悟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美在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滋养、智慧的启迪。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要使文本的思想、情感、精神契合学生的认知,必须把自己钻研文本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教师解读文本后获得的文意进行深入浅出的传递。如《秋姑娘的信》一课,激发孩子们帮助秋姑娘写信给她的其他好朋友。在写信的过程中,孩子们俨然成了秋姑娘,用自己的语言、稚嫩的文字传达着秋姑娘的感情与思想。就这样,一封封具有个性并富有情感的书信写成了。让我们来读一读“秋姑娘”的信吧:“可爱的小松鼠,冬天就要来了,快准备好充足的松果吧,这样你就不用担心挨饿了。”“勤劳的小刺猬,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赶快去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吧,你就可以躲在洞里享受美食啦!”“美丽的小燕子,冬天就要来了,你快飞到南方去吧。那儿暖和,你一定会在那儿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的。”“勤劳的小蚂蚁,寒冷的冬天快要到了,你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多盖些被子,当心别感冒。”……这一封封充满了关爱、洋溢着人情味的信。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开放在庭院之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当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时,学生的心湖就会荡起层层涟漪,学生的心海就会掀起阵阵波涛。文本的思想内涵已经像星星火炬一样传递到了孩子们的心中,此时,学生的心扉受到了撞击,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文本的理解。课堂里。自然生命与智慧生命同生共长,充盈着真情与温暖。
二、走近生活,调动已有经验,感悟语文之美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想让学生跨进学习语文的“大门”。教师必须把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心理体验调动起来,抓住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教学,把语文教学融人生活这个大课堂。《雨点》这首诗歌,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形象地描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在孩子们的眼中,那一个个小雨点,就像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那么,怎样把它们对雨点美好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在指导朗读第一句(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的时候,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池塘就像一个摇篮,雨点就像一个小宝宝,它躺在舒适的摇篮里,睡得多香甜呀!谁能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一个孩子起来朗读了,声音低低的,读得非常有感情。我及时肯定她,并追问:“你为什么要轻轻地读?”她说:“因为大声读,会吵醒小雨点的。”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小姑娘呀,我立即表扬了她。从她的问答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她具备了关于“小宝宝在睡觉,我们不能吵醒他”的生活经验,她才能读好这句话。当然,这与教师语言的渲染和引导性评价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除了可以调动学生的常识性经验感悟语文的美,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性经验感受语文的美。例如《雨点》这篇课文中,在指导学生读好“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这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平时赛跑的样子,并学着雨点的样子演一演,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雨点不同的美。学生运用朗读这个独特的方式,再现了文本所蕴藏的内涵,这智慧的光芒与学生的灵气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兴趣盎然。
三、走近孩子,顺应学情,感悟语文之美
语文教学不是硬邦邦的说教,而是感染人的行为。如果你对孩子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教学就是“空对空”,是空中楼阁,浮光掠影。我们只有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才能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向深入,从而感悟语文的美。当孩子们学完了《雨点》这篇课文后,对雨点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孩子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仿照课文的句式写诗。“雨点除了落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大海里,还会落在哪儿呢?它们在那里干什么呢?”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美妙的诗句像泉水一样从他们笔下汩汩地流淌:“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雨点落在窗户上,在窗户上演奏乐曲。雨点落在泥土里,在泥土里安静地睡觉。”……一个个童话般的世界、一个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悄然进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让我们的孩子张开五彩的翅膀。在语文课堂这个世界里有声有色地、有滋有味地穿梭着,让我们的语文教师用自己的一双慧眼独领翅膀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静下心来聆听花儿绽放的声音。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