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2017年广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

朝燕分享

  广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答案:D

  2.答案:A

  3.【解析】选D。“娇阳”应为“骄阳”。

  4.【解析】选A。B项搭配不当,删掉“开展”;C项“约”和“左右”重复,应删去“约”或“左右”;D项否定不当,删去“不”。

  5.【解析】选C。用错对象,“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6.【解析】选B。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这几句话,明白中心意思是阐明瑙鲁没有土地的原因。应根据语句间的关系进行排序,首先确定这几句话的总领句为第③句,因为题干中的“瑙鲁为什么没有土地呢?”和第③句紧密相承。第②句介绍瑙鲁没有土地的原因,是对题干中问句的解释,因此第二处横线上应填第②句。接下来第①句紧承第②句,进一步阐明瑙鲁没有土地的原因。最后说明瑙鲁因没有土地,经济以开采和出口优质磷酸盐为支柱。因此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②①④。

  7.【解析】选C。A项是肯定句,语气较强;B项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D项是反问句,语气强烈。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后意思是否发生明显变化,注意是明显变化。A项将陈述句变成了一个疑问句,意思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项是将否定句改成了肯定句,将“好久没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变成了“一直是坏消息”,“好久没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并不是说一直都没有好消息,意思明显发生变化;C项是将“把”字句变成了“被”字句,意思不变;D项是将因果互换位置,意思也有一定的变化。

  9.【解析】选B。“鼓”应为“击鼓”,名词用作动词。

  10.【解析】选A。B项省略主语,“可以之一战”;C项省略动词,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D项省略主语,应为“(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1.【解析】选A。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五十弦/翻/塞外声”。

  12.【解析】选B。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仔细观察,善于把握战机,胸有成竹的作战才能。

  13.【解析】选D。两文主要是写实,并没有浪漫色彩。

  14.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2)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15.答案:“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6.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

  (2)在乎山水之间也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剪不断 理还乱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7.答案:鲁智深(鲁达、鲁提辖) 示例: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②大闹野猪林③大闹五台山④倒拔垂杨柳等。

  18.(1)答案(示例):国务院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天补助3元

  (2)答案(示例):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③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答案(示例):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为人们所不齿。节约既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也是一种远见。同学们,从我做起,让节约成为我们的举手之劳,“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演讲活动现在开始。

  1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第②段表现出我因为风感到乡村的热情;第③段围绕中心句“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表达情感;第④⑤段表现乡村里的许多事物都与风息息相关。因为风,乡村才有了生命与活力。

  答案:①因为风,我感到乡村的热情、温情。②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③乡村里的许多事物,都与风息息相关。④因为风,乡村才有了生命与活力。

  20.【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可以从修辞、情感、内涵、准确用词等方面进行赏析。A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比喻的生动形象性;B句可以从句式的角度赏析双重否定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答案: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乡村的风”比做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和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形象地写出了乡村的风可爱、热情和令人陶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风的无比喜爱之情。

  B句用双重否定表现了风的无穷力量和魅力。

  21.【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第④段写到两棵树的成长,表达风对树的成长的作用,也引出下文父亲对风的认识。

  答案:印证了风是“树和庄稼的神灵”,树的成长离不开风,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引出下文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22.【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民风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对父亲的敬爱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故乡淳朴的风俗人情的赞美;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答出两条即可)

  23.【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细读全文,整体感知,逐段筛选信息,然后总结归纳。

  答案:本文主要介绍了PM2.5的含义、产生的主要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我国即将采取PM2.5空气监测新标准。

  24.【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把握。在解题时,需细细品味,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用该词与去掉该词,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主要”表明除了这里说到的来源外,还有其他来源,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5.答案: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地说明了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26.答案(提示):可从减少污染源、学会保护自己等方面来回答。

  27.【解析】此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由文章第③段可知答案。

  答案:作者认为将个人的理想与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这个伟大的目标相结合,并为之努力,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28.【解析】此题考查积累能力。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该段论点(即第一句)来举例。

  答案(示例):袁隆平为了实现让所有的人都有饭吃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钻研,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

  29.【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文段内容与论点的关系入手,结合论证的要求来分析作答。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第⑤段起补充论证的作用,表明要正确对待对物质的追求,使文章论证严密。

  30.答案(示例):我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学习创新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我们应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1.【写作提示】文题一:是一则半命题作文,阅读写作要求,它的文体未做限制,选择宽泛。认真思考这一题目,它引发的是我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体现自己的人生选择;也可以拓展开去。要选取积极健康的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内容,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二: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要紧扣住文题中的“阳光”“路”这两个关键词用心揣摩。这里的“阳光”喻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它决定了写作的题材。“阳光路上”,主语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人,或是历史上的名人,甚至可以是具有寓意的物体;“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路,也可以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路。另外,在文体确定和选材方面要扬长避短,熟悉为上。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广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2.2017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3.2016年广州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4.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5.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236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