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浙江潮教学反思

嘉馨分享

  《浙江潮》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篇课文,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浙江潮》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浙江潮》教学反思1

  开学以来,我对上课一直很有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很好。我曾在上完课后兴奋地告诉好友自己在课堂上有多么的愉悦。可是,周三导师跟踪的课——《浙江潮》一上完,前段时间的愉悦瞬间荡然无存。

  导师说:“一定要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意思就是告诉我,要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

  《浙江潮》一课是一次给我很多启示的课。专家评说的意见:

  A、关于浙江潮古诗文资料的交流作为引入显得冗长。

  (我的设计意图是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课的三个描写片段,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将用到这三个片段来强化对浙江潮是“天下之伟观”的感受。)

  附:拓展阅读设计——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在读远观大潮时,老师轻声而喜悦地说:“盼望着、盼望着,远远的,潮来了……”学生会意轻柔跟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师(渐强,振奋):“大潮越来越近了!”生(大声,振奋):“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师(短促有力):“那声音……”生:“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师:“那气势……”生(充满激情):“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如此极致的壮观场面,无怪乎杨诚斋诗云:出示句子“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如此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无怪乎刘禹锡云:出示句子“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仗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如此奇特罕见的壮观场面,无怪乎苏轼诗云:出示句子“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

  B、没有深入教材理解在此处把文言散文作为主体课文,现代文作为副文的意图:引导学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钱塘江雄奇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的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

  (我的设计是强化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我只是让学生浏览《观潮》找出和古文相对应的句子,和古文中的句子对照着读一读来了解古文的意思。而没有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甚至朗读感受等方面去进行比较阅读。如果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教参给我们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无效教学就不会出现。)

  C、拓展阅读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出现的不是时机。

  专家说,前面交流的资料应该放在学习完课文以后再进行,最后拓展的《庐山的云雾》不适合这篇文章。如果换成另外描写浙江潮的古文,就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但是,我个人认为我在拓展阅读出示的是时候,而且延伸阅读《庐山的云雾》是根据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衍生而来的,这样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自然奇观,切合本单元“奇观”这一主题。

  虽然对于一些观点我有保留意见,但对专家说的“一定要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却是无比赞同。教师深入教材,能加强对文本的把握,也能把握好拓展阅读的时机。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浙江潮》教学反思2

  得: 在教学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认为本课的亮点之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到文章的比喻、夸张和烘托渲染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课的亮点之二是:我们能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让学生通过雄伟奇特的画面,走进了离自己生活实际较远的浙江海宁,感受到浙江潮的壮观,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失:人们常说教学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一节课后总有让感觉遗憾之处,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古文过程中读错字较多,并不能按古文的节奏去读,因本课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我没有过多地去关注他,忽视了关注每个学生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浙江潮》教学反思3

  《浙江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奇观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的内容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言文《观潮》,《浙江潮》是周密根据钱塘江大潮写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在《浙江潮》这篇文言文后面附加了一篇现代文的《观潮》。

  这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现代文编写在一起,成了教材编写的独到特色,这两篇课文在内容和选材上都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描写了号称“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但是它们在言语表达上有着天壤之别。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观潮》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之后,再带领着学生疏通文言文《浙江潮》的文句意思,最后再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在现代文《观潮》的语段中找出与文言文《浙江潮》词句相对应的句段。接着,我便让男女生对比朗读文言文和现代文,在一古一现地比较朗读中,学生对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不讲自通,同时对文言文用字措辞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精辟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体会,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文遣词造句的细致入微、明白实用的特色。

    24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