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物理学习方法>

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丽仪分享

  云南省的中考考生们,物理的复习要多结合试卷,才能更高效的掌握物理知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选择题答案解析

  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月光下的人影

  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

  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

  【考点】A6:光的反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与题意不符;

  C、平静湖面上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 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

  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

  【考点】H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D2: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1)验电器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后,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能够成等大虚像;凸透镜能够成等大实像.

  【解答】解:A、验电器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后,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宇航员在月球上用电磁波来通信;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平面镜能够成等大虚像;凸透镜能够成等大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B.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D.1kW•h=3.6×106J

  【考点】H@: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CB:安培定则.

  【分析】(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3)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从而可判断电螺线管的极性.

  (4)1kW•h=3.6×106J.

  【解答】解:

  A、由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可知,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A正确.

  B、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用右手握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就是N极,这是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故C正确;

  D、1kW•h=1000W×3600s=3.6×106J,故D正确.

  故选B.

  5.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不变

  【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由于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

  【解答】解:

  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由于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液体的密度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

  故选B.

  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D.焦耳定律实验

  【考点】J2:电功的实质;G7:物体内能的改变.

  【分析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用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

  【解答】解:

  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是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时消耗的是电能,获得的是机械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焦耳定律实验中消耗的是电能 ,获得的是内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甲的运动速度为v= = =10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8.小雅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将开关闭合,则(  )

  A.两表都可能被烧坏

  B.两表都不会被烧坏

  C.电流表不会被烧坏

  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考点】I3:电压表的使用;HX:电流表的使用.

  【分析】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段导线,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电路就是短路.

  【解答】解: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如图所示,此时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造成电源短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会很大,电流表将被烧坏;由于是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压表,所以,电压表不会烧坏.

  故选D.

  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填空题答案解析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前 ,可配戴 凹 透镜矫正.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前;凹.

  10.如图所示是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 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 减小摩擦 .

  【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 分析】(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说明运动状态不变;

  (2)减小摩擦的方法: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考虑,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1)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运动的方向时刻改变,则她们的运动状态改变;

  (2)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改变;减小摩擦.

  11.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 音调 ;根据乐器发声的 音色 ,可以听出是什么 乐器在演奏(选填“响 度”、“音调”或“音色”)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H:音色.

  【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

  【解答】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2.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150N的木块在10s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4m,此装置是 动 滑轮(选填“定”或“动”),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 60 W(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

  【考点】FF:功率的计算;7W: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分析】(1)使用中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2)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即为工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W=Gh求出其大小,根据P= 求出该工人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1)图中的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此装置是动滑轮;

  (2)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工人拉力做的功:

  W=Gh=150N×4m=600J ,

  该工人拉力的功率:

  P= = =60W.

  故答案为:动;60.

  13.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叫一次性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石油、风能、天然气、煤、电能等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两种是 风能、电能 ,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电能 .

  【考点】K2:能源的分类.

  【分析】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解答】解:风能、电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电能是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获得的,所以称为二次能源.

  故答案为:风能、电能;电能.

  14.“六•一”儿童节期间,小朋友在锦江山公园里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 内 能.

  【考点】FU: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FY: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分析】(1)在物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

  (2)在考虑摩擦等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并不守恒,而是会逐渐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1)秋千在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随高度的降低,重力势能变小;

  (2)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会克服摩擦与空气阻力,逐渐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变小;内.

  15.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爱吃的食物,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 热传递 .

  【考点】GW:扩散现象;G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解: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是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就闻见米线汤的香味;

  “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16.一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9×103kg,体积为3m3,它的密度为 3×103 kg/m3;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则其对地面的压强将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2A:密度的计算;83: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1)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 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 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1)金属块的密度:

  ρ= = =3×103kg/m3;

  (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

  由p= 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3×103;减小.

  17.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A管中的水面将 上升 ,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 流速快压强小

  【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吸管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吹气之前,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

  当向B管吹气时,A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A管下方压强不变,A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解答】解: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原因是: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A管水上升或有水喷出.

  故答案为:上升;流速快压强小.

  18.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均为绝缘材料,MN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源电压10V,R1=8Ω,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闭合开关S,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 比,F=1N时,R2为2Ω,此时电流表示数是 1 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 ,F=  ﹣4 N(写出关于I的数学表达式)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F=1N时,R2为2Ω,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2)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出表达式,把F=1N时R2=2Ω代入得出表达式,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变阻器的阻值,然后代入表达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F=1N时,R2为2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 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1= = =1A;

  (2)由题意可知,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比,设为F=kR2,

  当F=1N时,R2为2Ω,则1N=k×2Ω,

  解得:k=0.5N/Ω,

  所以,F=0.5N/Ω×R2﹣﹣﹣﹣﹣﹣﹣﹣﹣①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 = ,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2′=R﹣R1= ﹣8Ω﹣﹣﹣﹣﹣﹣﹣﹣﹣②,

  所以,F=0.5N/Ω×R2′=0.5N/Ω×( ﹣8Ω),

  即数学表达式为:F=0.5×( ﹣8)N= ﹣4 N.

  故答案为:1; ﹣4.

  >>>下一页还有更多“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374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