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四年级方法>四年级语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复习资料

嘉馨分享

  考试季来临,学生们要如何达到省时省力的复习又将知识点记忆长久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1

  第四单元

  13、《夜莺的歌声》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 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一方面是把自己当小动物,另一方面是在骂敌人呢。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是一方面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

  ⑤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①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这里看出爸爸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

  ②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③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联系上下文便可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唤人们捍卫和平。英雄牺牲时仍不忘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对和平充满渴望。

  ④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⑤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①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流畅”是指动作协调,步履轻盈。这句话不仅照应了前文,表现出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神奇地捕捉到蝴蝶做好了铺垫。

  ②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悄然”中的“悄”读qiǎo,不读qiāo,“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神奇”是非常奇妙;“灵性”是指智慧、聪明才智。

  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③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的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④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弧线”是指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这里用来形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⑤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这里是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缤纷”是形容繁多而凌乱,这里是指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19、《生命》 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①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②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

  “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③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2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对比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使农家小屋显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②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

  ③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④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⑤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3、《乡村四月》大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大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渔歌子》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①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二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②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信奉:信仰敬奉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27、《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①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②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了他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表达了“我”对他勤奋执著的赞美之情。

  .“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

    231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