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怎么才能学好数学
能否学好初一数学关系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那么初一学生要怎么学好数学呢?来一起看看吧。
如何学好初一数学
一、要关注基础
初一作为小升初的过渡,主要还是为初中三年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首先是数的范围扩大了。
小学时主要学习0和正数的四则运算。初一首先是引入了负数,开始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
其次又多了乘方运算。
出现负数以后,数的运算变得复杂起来,而且容易出错。
所以,初一第一步,也是整个初中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好计算基础。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要先求慢而正确,求格式完整步骤规范。不求快。
打好计算基础以后,你会自然快起来的。
就像学走路一样,学会走的过程比较慢,但是走稳以后,会跑就是一个自然而且快速的事情,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后是多项式的运算。
这个运算是今后解决方程问题和函数问题的基础。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多项式的运算这两大运算基础是必须要打牢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两个基础能力薄弱,只要是跟计算有关的题目都容易出错,那还有多少题目可以拿到分数?
二、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
1. 小学时多是数的运算,初中后,会大量出现含有字母的式子(单项式或多项式)进行运算。
这个时候不要回避,要主动练习这种运算能力,主动变“数的思维”为“式子的思维(也叫代数思维)”,为今后中学六年的学习打下思维基础。
2.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要从小学的算术思维变到方程思维。
很多同学解应用题时,常常还是用小学列出算式的方式,不习惯列方程。
随着以后学习的深入,很多题不用方程根本解决不了。
如果还是想着用小学的方法,那基本上跟做奥数题差不多。
所以要习惯用方程解决问题。
3. 开始注意使用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小学时,每道题的答案,一般就一个。
到了初中,很多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往往都需要分情况讨论。
只给出一个答案,很多时候并不全面,甚至会按错解来对待。
比如:绝对值、线段相接后的长度等知识点都会有很多分类讨论的题目。
到初二、初三这类题目更多。
中考压轴题一般都会考这个思维方法。
所以从初一开始就要注意这种思维方法的培养。
4. 注意训练抽象思维。
进入初中后,思维模式开始由形象思维为主慢慢向抽象思维为主转变。
初一是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二开始就需要做大量的证明题。
如果初一不提前准备,到初二大量进行证明和推理训练时,就会措不及防,许多同学的成绩会开始下滑。
初一知识点的设置上,表现在开始设置角、线和平行线。
特别是平行线的题目,已经具备了推理证明的要素。
在做平行线的题目时,就要开始写出规范的推理步骤。
切忌:只草草写出过程,或者不写过程,直接写答案。这样是不能培养出抽象思维能力的。
三、重视月考
首先,每次月考前,不要专门把学习进度停下来准备月考。
为了追求月考的成绩而忽视了后面知识的学习,是舍本逐末的做法,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正确对待月考的方法是把月考看成检验自己前一段学习效果的工具。
考试顺其自然,考完试,根据月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找到原因,找到薄弱环节,及时补上。
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月考的作用。
初中数学的学习毕竟跟小学有很大不同。
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规律,学习特点都不一样。
对数学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
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今后高效地学习打下基础。
初一数学学习建议
正确地纠错:
学习就是不断犯错再不断纠错的过程,不怕错就怕总错,于是如何正确纠错就很重要了。
两点:1.我常告诉我们班孩子,“马虎”和“不认真”绝对不是错误的原因,小错误一定是没认真检查,大错误是知识点没搞明白,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才能有效提高运算能力。2.计算争取一遍算对,不跳步(对,跳步是初一计算唯一的敌人),过程详尽,熟能生巧。
小技巧:在计算过程中,每次前后两步之间都重点检查一遍符号,尤其是带括号的部分,能极大的避免错误。
重视课本知识,多复习:
课本知识简单,但却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基本载体,所以做到在学完知识之后,阅读一遍课本,复习一下,对学习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虽然我们知道,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是学习的最佳方法,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做到听课和练习两点,其实只要比别人多做一步——复习,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技巧:每次的练习之前,抽出短短的10分钟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知识,如果过电影一般回想学了什么,做了什么题,哪个题我当时没做出来,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多总结:
总结解题技巧对初一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也不现实,所以这里的总结可以从简单的方面出发,就总结自己的易错点,把易错点整理出来,闲了翻看一下,2分钟有奇效!
小技巧:建立错题本,这是从初一就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如果犯懒,在错题旁边用颜色鲜明的笔改正,并时常翻看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