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芷琼分享

  重视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不应仅仅出于教学手段和策略的考虑,而应该同时从数学教学的目的本身来考虑。数学是中学主要基础课之一。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篇一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快乐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想象与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故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习中兴趣的内驱力。因此,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动力, 有了兴趣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1、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可先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接着出示投影让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 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8的组成”时,在原有讲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拿出8根小棒,把它分成两部分,分的方法越多越好,并动口说是怎么分的。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得出7种情况。再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第一步,指导学生按“凑十”的需要操作小棒,根据要把九根小棒“凑十”的需要,引导把2根分成1根与1根,把其中的1根放到9根里凑成10根,再与剩下的1根合并成11根;第二步,让学生用出声的语言,较详细的口述操作过程;第三步,要求学生脱离实物,通过表象默默地想操作的过程;第四步,引导学生压缩、简化说与想的口算过程。这样通过动手和动口,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

  再次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情境,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数学教师就会直接喜欢数学课, 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 少一点批评、训斥, 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 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才能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核心

  学生学好数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生学会了多少数学知识, 而在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数学方法, 是否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做对题, 还要在“会、对”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要做对题, 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数学竞赛, 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题海战术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模式里, 这种类型的题这么解, 那种类型的题用这种方法等等。其实只要拿出其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题通过一题多变、条件与结论互换、以及一题多解等方法的训练, 就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3、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 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 只要能够通过做题, 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第二: 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 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第三: 狠抓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采用看图编题, 看算式编题, 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等方法进行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为此, 要重视教法研究, 教给学生常见的思考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学会”, 还要让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1、归纳法。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例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发现大小不同的每个圆周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儿, 从而找出一般规律: 周长等于直径的d倍。

  2、类推法。类推法是从一个事物的属性去推导其它类似事物属性的一种方法。数学中有许多相近的内容,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同属性。例如: 除法、分数、比, 它们的属性中有许多相似, 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的后项都不能为零, 为什么? 通过类推能够使新知识与旧知识迅速结合, 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能力。

  3、转化法。转化, 是知识构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数学中, 大量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新旧知识之间都有一定联系, 只要使之顺利结合, 新知识就纳入了已有知识体系。如, 抓住了中间量就抓住了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把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了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再如, 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 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等等。这样, 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从而学会迁移, 学会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是第一位数学教师始终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追求, 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找到一套适合本学校、本班级和本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310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