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论文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篇一
【摘 要】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既要发挥传授知识的功能,更要发挥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生;实践能力;发展
数学的起源来源于社会实践,数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书本知识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由”和“提高”,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加实践活动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接受能力、创造精神充分表现和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轻装上阵,愉快地、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的主阵地。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实行“管、卡、压”政策。据调查,有的教师对“差生”进行辱骂或体罚,形成严重的“课堂暴力”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现代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师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老师的“朋友和亲人”。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取长补短。教师和谐、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爱去感染他们,并欢迎他们对自己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差生”不讽刺、不挖苦,遇到问题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放开手脚、敞开思想,学生就像在自己母亲的怀里一样,无忧无虑,奋发向上。比如:老师授课时,某同学回答出正确问题时,老师面带笑容,用肯定的语气说:“你回答的很对,很好!”或说:“对,正确,继续努力”等等鼓励的话;对于学习较差,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根本就不敢说话的学生,老师同样也给他一个亲切的微笑,语气温和地说:“同学,不要怕,你再好好想想!”,“认真考虑一下,你再回答。”“你知道多少就答多少,答不对也没关系。”这样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他们感到老师是那么可亲、可敬,比自己的父母还要亲。由此,学生在学习上就敢于放开手脚,多方位探索,大胆实践、创新也就在其中了。
二、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精心设计教案,才有可能讲好课。备课时,教师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渠道,多方位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不一定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去获得。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认识”这一节时,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师生人人动手,拼搭长方体和正方体。开始有一部分同学把长方体的“物件”拼搭在正方体上,正方体的“物件”拼搭在长方体上,通过操作,几次不成体,不成样。后来,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调换、拼搭,同学们恍然大悟,拼搭成体十分快捷。等同学们全部组装好后,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拆除图形时,让同学们比较两体上的“物件”,很多同学发现:长方体的棱长长短不等,但每组4条棱的棱长都是相等的(相同),正方体的棱长处处都相等(相同),通过亲手实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特征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明白化。通过拼拼搭搭,想想做做,很快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如,在教学“圆周长的计算”一节时,老师组织学生测量本校圆花池的周长和直径,又和学生一起搞了“图画教学”,通过实践、“辨析”,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参与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发散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精心设计作业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认知方式、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实践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因此,作业练习不能“一刀切”。教师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把学生分成几个“等级组”分别设计实践作业练习。比如: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业练习,全体同学都应该完成,并能掌握。对于难度较大进一步培养能力的习题,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应该完成。对于个体智商教好,理解力较高的同学,教师应特别指教,设计更高层次的实践作业,这样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所有同学(不分智商高低)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作业练习要体现趣味性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长度单位时,让学生学习测量,大的活动测草坪的长和宽,测量花园直径等,促进学生对较大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小的活动测课本的长度,测文具盒的长和宽,以及高等等,促进学生对小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通过实践作业练习,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本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身在实践中富有创造性的积极探求, 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论文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篇二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阶段数学实践活动常见方式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 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 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 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 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 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 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
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钱,核算浪费的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利用数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工厂的巨大变化.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例如:春天到了,怎样使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设计《我心中的校园》一节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科学规划,拿出方案,向学校提建议.
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
二、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二)开展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 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 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四)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