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生物学习方法>

高中必修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

芷琼分享

  高中会考就是高中的毕业考试,那么生物会考有哪些常考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必修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必修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植物缺少B(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5、无机物:①水(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

  6、有机物:③糖类 ④核酸 ⑤脂类 ⑥蛋白质(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7、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8、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9、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10、糖类由 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

  11、糖类物质种类:①单糖 ②二糖 ③多糖

  12、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13、脂类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类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4、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①、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

  ②、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功能:a构成重要物质、b催化作用、c运输作用、d调节作用、e免疫作用

  15、核酸由C、H、O、N、P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结构: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有4种

  高中必修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细胞

  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原核中最小的)。(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明显核区——拟核),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细胞膜与真核相似。细胞器简单只有核糖体。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4、细胞膜化学成分:蛋白质和脂类分子。

  结构:双层磷脂分子层做骨架,中间镶嵌、贯穿、覆盖蛋白质。

  特点: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功能:a、保护细胞内部b、交换运输物质 c、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物质进出细胞膜:

  a、自由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b、主动运输: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5、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

  6、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7、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8、内质网:单层膜,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9、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10、高尔基体:单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11、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2、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13、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功能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场所。

  三、细胞增殖

  14、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15、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A、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B、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C、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植物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16、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A、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B、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C、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四、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1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意义: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8、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高中必修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生物的新陈代谢

  1、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实验讨论题)

  3、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温度和pH值

  4、ATP:三磷酸腺苷,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结构式:A—P~P~P ,中间是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 == ADP + Pi + 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 光合作用(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方程式:CO2 + H2018 →(CH2O)+ 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

  (3)、★ 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2O→2[H]+1/2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骤: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6、渗透吸水: 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7、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8、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胀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渗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方式。

  9、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由根运输到茎、叶,1-5%留在植物体内,95-99%用于蒸腾。

  10、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种。

  11、矿质元素吸收:主动运输(需能量),呼吸作用参与。矿质元素运输:蒸腾作用

  利用:

  ①多次利用:K离子,N、P、Mg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时老组织受损)

  ②只利用一次:Ca、Fe、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缺少时新组织受损)

  12、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

  (2)、场所: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条件时没有氧气参与。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H]和少量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二步:丙酮酸和水结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 (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步:前两步的[H]与吸入的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 (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释放总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转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3、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

  ①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等

  ②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14、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②厌氧型(无氧呼吸)寄生虫、乳酸菌等嫌气性细菌 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2.高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顺口溜

3.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4.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5.高中生物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318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