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通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细致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三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后要反思些什么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
1.关注故事的情节,整体研读文本
写事的文章不可避免的有人的存在,但在教学上写人的文章和写事的文章在教学上肯定是有区别的。我想,要上出叙事课文的味道,除了要聚焦人物,还要关注故事情节本身的一波三折,努力发挥文本自身的“召唤”功能。
小姑娘急需输血——在沉默中举手献血——充满恐惧的献血——误解献血会死——了解冒死献血的原因。这是文章的情节变化,也暗合着读者的阅读心理。在教学第二课时,我省去了前四段和后三段,主要研读了阮恒献血时的心理,因为没有联系前后内容,这一部份情节内容就孤立起来了,学生在感受阮恒矛盾心理时并不细腻。比如有一个环节我请学生想像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回答大多是“我一定要坚持,我要救小姑娘”,很少有学生说到阮恒还觉得很害怕,在此基础上再转折为了救朋友,阮恒坚持着。包括让学生想像医生会怎么安慰阮恒,也有不少学生写的内容都是医生要让阮恒坚持下去,而没有从献血是不会死的这个角度去劝慰阮恒。
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我只关注阮恒这个人物,而没有关注整个事件,把文章支解得支离破碎,教学时没有幅射全篇课文,忽视了前后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把一篇写事的课文上成了写人的文章。
2.课文情感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对人物进行定性
写人的文章往往是以事衬人,写事的文章往往是以事说理。再次审视文本,我感觉到教学这篇写事课文应该通过读懂在误以为献血会死的情况下,阮恒为小姑娘献血这一件事,从而感受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而不仅仅是对阮恒个人的赞美。
教学本课时我聚焦主人公——阮恒,对这个人物进行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研读和分析,最后的落脚点变成了对这个人物进行定性,比如勇敢、善良、无私奉献。这样的教法就与写人课文上法无异了,教学也落入了俗套。
在感受到阮恒的害怕,感受到友情的力量后,教学应走向哪个方向呢?我觉得还是应该把文章的理即友爱在文境中进行升华,比如基于文本想像小姑娘对阮恒的感激之情,在此基础上拓展一些友爱小故事,或读几条友情格言等等。当然这些还是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叙事类的课文教学应努力走事理结合的路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2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由感悟。通过自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脉络,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抓住文章的主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阮恒献血前、献血时动作、神态的句子。我想让学生从阮恒的献血前、献血时的表现来感悟阮恒的心情是怎样的,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归纳:阮恒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濒临死亡,另一方面为了朋友又坚决地要献血。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些乱,一是老师没有运用好所做课件,二是老师在对学生的引导上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阮恒献血时的表现时,这时侯老师有点依着课件而进行下去的感觉了,没有真正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导致课堂的死气沉沉。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意图是什么,只顾着自己的想法说了,而老师也在急,心想学生怎么光往别处跑啊!我不是在给他们指着路的吗?其不知老师的引导已经偏向了。如在学生画出表示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的词时,老师只顾着出示自己的了,而舍弃了学生的一面。另外再让学生依此来提出问题时,学生不该从何而提,一脸恾然。但这个环节还没有处理清楚呢,接着老师就转到下面的环节去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更好地感受阮恒害怕但却坚决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几个自然段时,我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随着血液一点一点被抽出,阮恒感觉自己离死亡越来越接近,所以害怕越来越明显。这样,在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内涵后,再来让学生模拟想象阮恒的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铺垫,后面的语言说话训练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后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模拟演读,让学生把内心的触动通过感情朗读宣泄出来,深化理解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阮恒为什么这样做?再通过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课文中的阮恒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再次感受阮恒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并在《朋友》的歌声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中,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还不够,如学生思路打开后,要讲的很多,我没有那种收放自如的机智,导致授课时间不足,有些重点部分只是匆匆收场,也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还有对这节课的准备不是太充足,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预设太少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让课件成为你的依赖和累赘。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3
1.情境的创设
在一开课,通过配乐描述回顾课文,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更好投入到课堂,更快进入文本,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从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课着力于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但是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从个性化的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抓住一个例句,让学生默读,自主感悟句子,接下来通过朗读把个人的体会读出来,通过引导他:“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刚才是从读当中重读了某些词语,就是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的,并适时评价“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3、学生在每个句子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
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读通了读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