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三年级方法>三年级语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嘉馨分享

  《用冰取火》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篇讲述了一个南极探险队员做“冰透镜”取火的故事,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1

  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处,比如,我请孩子勾画出制作“冰透镜”过程中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并请孩子汇报制作过程,汇报完了以后,有许多的同学都高高举起了手,指名一生说,他告诉我“冰透镜”的实验与他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用放大镜聚光着火的道理一样,此时马上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在家里也作过这样的实验,当时是夏天,太阳比较大,但是我还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那么寒冷,几乎感觉不到太阳光,他们要多久才能点燃火呀?”此问题一提出,我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一分钟,两分钟……”“省略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能替换成其他词语吗?试着读一读,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聚集太阳点火等待的时间特别的漫长,体会其艰辛和毅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2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南极探险队员做“冰透镜”取火的故事,赞扬了探险队员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智慧。教学的重点就是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由于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极洲,而用冰取火这个方法是对凸透镜原理的运用,学生对这两方面的知识都不大了解,因而,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了解有关南极洲天气的特点以及有关凸透镜的原理。在第一课时时,对这些背景知识做了一些讲解,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中提到的聚焦取火的原理。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能走进作品,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与品质。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情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如:在体会火的重要时,我让学生找出相应的锻炼,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呈现南极的图片,让生进一步体会火的重要。在极力渲染火的重要之后,让学生换角色感受当时没有火时的心情,通过想象,品读,深切地感受找不到打火器时,一筹莫展、绝望的心情。学生们都读出了当时的沉重心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

  其次,通过动作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再现情境,突破难点。怎样制作冰透镜,怎样利用冰透镜进行取火,为什么能用冰透镜进行取火,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在读文、品句的基础上,抓住了一系列的动作词,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去体会,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当时的环境进行想象体会探险队员的顽强意志,学生都能有所体会。此外,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聚焦取火的原理和过程,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再次,在教学中,我还结合研究的专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进行说话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想象找不到火后,大家绝望时,心里想些什么;在用冰透镜进行取火时,年轻探险队员会想些什么,大家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习课文后想对年轻探险队员说些什么等。希望能在平时多创设练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事实上,只要老师引导恰当,学生还是能说得有条有理,生动感人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少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对时间的安排还不够好,存在前松后紧的情况。没能很好地发动学生进行练说,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时间比较少。在感受探险队员顽强意志的环节还可以多加引导,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品读,在读中去进一步感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继续深入备课,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3

  《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忌赛马》、《捞铁牛》和本课,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才智。《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的“冰透镜”点燃了火绒,拯救了整个探险队的故事。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全文共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到达南极-陷入绝境- 冰透镜拯救探险队。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七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八自然段结束在队员们快乐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今中外的聪明与智慧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基于这个认识,我将教学目标及重点确定在了“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懂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一目标及难点呢?

  首先,我请一个学生把课文的1、2自然段朗读一遍,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南极视频以配合该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声音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下,对南极的极度严寒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3、4小节,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学生通过默读总结出是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请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这时候我用语言渲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不断升华的情境下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进一步体会火的重要性。之所以简单回顾课文后,就跳跃式的把第三自然段先拿出来,是因为这篇课文“火”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在南极洲非常需要火——探险队丢失了火种——再到用冰取火都紧紧以“火”为线索,所以说让学生读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对整篇文章来说应该是提纲挈领的。

  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极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丢失了火种,这意味着什么?紧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继续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老师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探险队员们此时的心情。抓住“一筹莫展”,“陷于绝望”,“束手无策”等重点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白队员们此时的无助和绝望。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四、五自然段就更能体会到火是多么重要,更加能感受到探险队员们此时绝望的心情。

  当大家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时候,这个年轻队员又是怎样做的呢?我请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五小节,紧紧地抓住“久久地思索着”,如果你就是这个年轻的队员,此时你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你会想些什么呢?不管学生有何种想法,都请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这一问题的设计,为后来这个年轻队员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外部条件,想出了用“冰透镜”聚光取火做好了铺垫。接着,读一读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请学生勾画出表示年轻队员动作的词语,抓住“刮、摩挲、举、向”等词语,去解读年轻队员的顽强与智慧。当然“冰透镜”聚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时一个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帮助学生明白了冰透镜聚光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个课件地演示,既能轻松的化解难点,又能有效的增加课堂时效性。这时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范读,抓住这一段中“一分钟,两分钟”表示时间的词语以及后面的省略号,从火绒的毫无动静到冒出淡淡的青烟再到红点以至燃烧,让学生去揣摩此时此刻周围队员和年轻队员的心理变化。最后,老师带着兴奋、快乐的语气去导读第八自然段,并课件出示“这是一团( )的火?”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齐读。我想这一训练对于理解队员们此时的心情和他们的聪明才智,去理解探险队员那种不轻放弃的顽强意志品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更进一步深化了“智慧”这个主题。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我想本次上课,我首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力争在我的情境渲染中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使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以达到“心理相融”。

  为了突破“冰透镜”聚光原理这一难点,我提前让学生实地做光聚焦的实验,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了聚光镜聚光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较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如何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有读的动力,在读中感,在读中悟。教师对情境地创设,对文本的导读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我通各种行式调动学生读的兴趣,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还是全班齐读,基本上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不过我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还是显得较为生硬,其次在讲解方面显得稍多了些。

    253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