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空城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空城计》描述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空城计》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方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头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大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会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强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空城计》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描述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概括为四个情节发展阶段:1.兵临西城;2.临危施计;3.司马中计;4.孔明释计。课文先写“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而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敌众我寡,情势十万火急!再写诸葛亮处变不惊,巧施空城计:“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然后写司马懿中计:“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宜速退。”最后写诸葛亮向众官分析施空城计缘由:“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全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表达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领悟《三国演义》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语言风格,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及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课前了解“空城计”发生的背景很有必要,便于对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加深认识。可由学生交流搜集的背景资料,亦可教师传授。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概括为四个情节发展阶段:1.兵临西城;2.临危施计;3.司马中计;4.孔明释计。课文第1段写1、2故事情节,第2段写3、4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这样把握主要内容,有利于达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结尾处用一首七言古诗概括全文,这是章回小说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本段教学策略:用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两个问题牵动全段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引领学生抓住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为什么要施空城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梳理文中有关词句帮助理解,加深印象。
怎样施空城计?可以用这些词语加以概括:
藏旗帜禁止出入禁止喧哗大开城门
装百姓洒扫街道焚香弹琴旁若无人
第2段:一个“却”字表达了过渡和转折。从前一段讲述司马懿“兵临西城”,诸葛亮“临危施计”过渡和转折到讲述“司马中计”和“孔明释计”。
本段教学策略:用“司马懿怎样中计”、“诸葛亮怎样解释空城计”两个问题牵动全段学习过程。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勾画出关键词句交流学习体会。文中不少的文言句子,应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出语气,读出节奏,感受古文的艺术魅力,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段中有较多的文言字词,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文积累,联系上下文推想意思,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
课后第1题:利用字、词典,坚持让学生自主扫除字词障碍,特别是一些文言色彩很浓的字词句。为课外阅读古典名著作方法引领。复述故事应在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之后,进行创造性复述。
课后第2题:该题应在阅读过程中练习,分5步完成:1.正确流利地读句子;2.说带点词语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说句子的意思;4.领会词句的表达效果;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要把“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表达效果是反衬诸葛亮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诸葛亮两次“笑”的不同内涵,可结合语境进行对比理解,从而领悟神态、动作描写,是为了揭示人物品格,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选做题:该题可与积累与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整合。条件欠缺的可由教师提供故事资料,引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点击下一页查看《空城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