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丽仪分享

  2018年的高二历史学考你是否做好准备了?历史的必备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诞生

  1.《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1)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内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作用;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3)意义: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1871.3.18-5.28 )

  (1)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摧毁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罢免;公职人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八小时工作日。

  (2)评价

  A局限:未接管法兰西银行、未同外省革命者联系、未发动民众。

  B 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宝贵经验教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2.过程:1917年3月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任务;1917年11月彼得格勒起义。

  3.《和平法令》建议停战;后与德奥集团达成协议,退出一战。 《土地法令》: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4.苏维埃政府特点: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

  5.历史意义: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北平);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初步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3)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

  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

  《共同纲领》已初步规定了人大制度;

  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4.民主法制建设: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1982年宪法制定,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使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5.基层民主: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1984年12月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3.台湾问题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方针。

  (2)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两岸真正停火。

  (3)1987年台当局允许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4)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5)2005年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后首次握手。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旧外交关系,而在新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外交。使得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现与西方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美国等的外交孤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内容: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核心;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③平等互惠(平等互利)---条件;

  ④和平共处”---归宿;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2)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苏联威胁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4.新时期外交目标:(为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5.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6.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主要活动

  (1)2001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形成上海共识;

  (2)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立。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四: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形成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背景: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框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2.美苏冷战

  (1)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政治),标志冷战开始。

  (2)实施马歇尔计划(经济)扶持和控制欧洲。 苏联成立经互会相对抗。

  (3)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军事);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组织从此,在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德国、朝鲜的分裂(美苏对抗的产物)

  (1)1949德国的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或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或东德) (2)1949年朝鲜分裂成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撤走导弹,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

  5.冷战下的热战: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美国于1973年撤出越南)越南战争。

  6.影响:美苏争夺,世界不得安宁;但二者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出现

  1. 欧洲联合

  (1)原因: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美苏冷战对抗的威胁。

  (2)1951年《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使法德矛盾化解;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者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意义: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

  (1)原因:战后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消除封建落后因素;美国减免战争赔偿、提供资金物资、采购军火给养;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科技与教育。

  (2)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摆脱美苏控制的需要;维护民族独立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1961年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宗旨: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4)意义: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

  第27课 世纪之交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1991年)

  (1)原因: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西方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

  (2)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结束。

  2.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开始,1990年两德统一。

  实质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3.世界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要潮流。

  4.世界格局: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1993年欧盟成立,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壮大。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677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