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知识点详细

芷琼分享

  高三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那么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详细,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文化革新运动),她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局限: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高三历史知识点: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力和运动”提出过许多观点,他的著作一度被当作古代世界学术的百科全书,在西方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致他的很多错误观点在长达2000年的岁月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16世纪以后,人们开始通过科学实验,对力学现象进行准确的研究。许多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做了很多艰巨的工作,力学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了很大的进展。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验观测、数学计算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建立了系统的经典力学理论。产生的原因是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实验科学的时代。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上的需要。

  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的主要贡献是发现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是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其显著特征之一是注重实验,之二是它的数学化。经典力学的建立,凝聚着许多科学家的心血,牛顿(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故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高三历史知识点: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 ,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 也改革了11 年。上台以后, 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 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于是,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政策调整和改革的突破口,并以农业改革入手打开了通向最高权力的道路。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曾是粮食出口国,但这时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约三分之一;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3)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的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改革内容

  (1)农业(重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2)工业上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结果: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

  4.改革失败原因

  (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

  (2)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3)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上本人作风专横。

  (4)没有结合国情。

  5.评价

  (1)积极作用: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同时也促进生产的发展。

  (2)局限性:引起思想的混乱,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难以解决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和工业发展中的矛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东欧政局动荡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2.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秦朝的统治

3.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

4.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5.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331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