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反馈检测试题

朝燕分享

  在接近历史考试的时候,我们要加强做好历史的练习。其中历史试题卷的练习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呢!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反馈检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反馈检测试题

  选择题

  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  )。

  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义务劳动制   D.实行粮食税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  )。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实物分配制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

  A.1917~1918年 B.1918~1920年

  C.1921~1927年 D.1917年以前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B.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  )。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综合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结合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4分)
看了高中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反馈检测试题的人还看:

1.高中历史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练习试卷

2.高三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强化练习试题

3.高一历史必修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练习试题

4.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247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