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朝燕分享

  当你的历史做多了,你便能很好地驾驭历史考试!所以,我们来做一下这套试题卷吧!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在这些文字下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战争本身到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这里的“战争”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选A。“天朝”是清朝自以为是的说法,“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第四次大规模战争,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以后的继续和扩大,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甲午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6•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中考试)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五口通商口岸

  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

  D.赔款2 100万银元

  解析:选C。A项的危害是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B项的危害是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C项的危害是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题目要求选择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条款,故正确答案为C。D项的危害是不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3.(2016•江苏徐州高一期末考试)如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选A。根据材料“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____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与太平天国运动由农民阶级借助拜上帝教发起,以反对清王朝统治为目标相一致,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借助本土宗教发起,且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与材料相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由资产阶级、学生发动,故C、D项错误。

  4.(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他记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D。题目中“拳匪”即义和团的别称,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即是镇压义和团运动,D项正确。

  5.(2016•湖南新化一中月考)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1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

  日战争 1894—1895 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1901 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解析:选C。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和法国无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描述是错误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引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A、B、D表述均有错误。本题C的表述才是完全正确的。

  6.(2015•浙江学考)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7.(2015•浙江学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场“革命”是指(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文学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可以判断是指辛亥革命后主张剪辫子运动,故A项正确。

  8.(2015•广东学考)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  )

  A.1919年5月 B.1927年4月

  C.1937年7月 D.1945年5月

  解析:选A。依据材料“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信息可知,该日记写的是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选择A项符合题意。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

  解析:选A。抓住“四十年前”“南湖泛舟”等信息判断,答案只能是A。

  10.(2015•江苏学考)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解析:选D。北伐战争时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不是红军,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时期军队不是红军,故C项错误;材料中“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D项正确。

  11.(2016•吉林汪清六中期末考试)“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选C。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战平型关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林彪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进行了浴血奋战,所以这段歌词描述的只能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12.(1.(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材料中的“其”指 (  )

  A.英国的“光荣革命”      B.美国的联邦政府

  C.法国的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选A。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驱逐原国王詹姆士二世,通过这种“不流血”的政变事实上确立资产阶级的权力,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6•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

  ……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大公报》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败对中国造成的危害。(8分)

  (2)材料二发表于哪一历史时期?你如何理解中国“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种觉醒取得了什么成果?(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救亡图存的两种途径。(8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说明腐败严重,“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说明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说明疏于国防和军备落后;“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说明慈禧挪用军费;第二小问危害,可以从社会性质的变化和列强的野心扩大归纳。(2)第一小问时间,“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可以看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小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可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分析;第三小问成果,可以从抗日战争的结果回答。(3)材料一体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材料二体现了全民族抗战,因此近代中国实现救亡图存的两种途径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和实行全民族抗战。

  答案:(1)原因:腐败严重;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疏于国防;军备落后;慈禧挪用军费。

  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如答国共合作、两个战场可酌情给分)

  成果:抗战胜利。

  (3)途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全民族团结抗战。

  14.(2016•哈尔滨32中高一期末考试)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原因是什么?(8分)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4分)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8分)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6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个“原因”可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中得出这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有关。第二个“原因”的解答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角度来答。第(2)问,从诗歌给出的时间“1928年”、作者“毛泽东”、地点“井冈山”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第(3)问,从诗歌的题目“毛泽东《七律•长征》”可知,该诗歌是描写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一问,迁移红军长征的原因即可,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角度来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第(4)问,根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则是指的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从此被推翻。

  答案:(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4)时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天翻地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看了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的人还看:

1.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2.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练习试卷及答案

4.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236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