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8分)
1.旷 雅 郁 ē nuó(共2分。写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2.(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瀚海阑干百丈冰。(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也算对)(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共6分。每空1分。有错误该句不得分)
(二)运用(共12分)
3.(1)“培养”和“提高”位置互换(动宾搭配恰当即可)。(2)书名号改成双引号;“设计”后要加“竞赛”;“涌”改成“踊”,“学校共青团组织推报”前加上“经”; “联合推荐”与“审核”位置调换;“成就”改成“成绩”。(共4分。改对1处得1分,第二小题最多得3分,其他合理的改法也可得分)
4.抗灾英雄林浩危难中英勇顽强智救同学。(共2分,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词性大体相对,扣住材料内容即可得全分。有轻微毛病的可以不扣分)
5.示例:我反对运用“成语广告”,因为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不应该随意篡改。或:我反对运用“成语广告”,这些改头换面的成语会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效应,尤其对初学成语者影响很大。(共2分,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分)
6.书法课应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因为这个标题能统摄三个材料。第一则材料主要讲中小学由于取消了书法课,导致了学生书写能力的下降;第二则材料,从正反两面反映了重视书法教育的迫切性;第三则材料,阐述了学生学书法的重要意义。(共4分。标题1分,理由3分,关键是结合三则材料的主要意思来合理拟题并分析。分析不必拘泥“迫切性”、“意义”等用词,意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共14分)
7.(1)外形之奇:粗糙如“半截老松木”,坚硬的“老茧布满每个角落”,呈木色的皮肤,又深又粗的纹络,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巨大的手掌,等。(2)贡献之奇:“栽树26万多棵”,“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等。(共4分,答到一方面得2分,不一定要答到“外形、贡献”这样的用词,意对即可)
8.作者把握住了“一双手”与林业工人(人物所做工作)的密切关系做文章(1分),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1分),从中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更能反映人物的高贵品质(1分)。(共3分。意对即可,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9.没有标准答案。示例句: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1分)。点评:把张迎善的手指头比作“三节老甘蔗”,说明手的粗糙,突出了张迎善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惊叹之情(2分)。(共3分,意对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参考:长城是数十万能工巧匠,淌了十年汗水修建成的;青藏铁路是中国科技人员、施工人员历时35年筑成的,而伊春林区年仅32岁的育林功臣张迎善却用自己的一双手创造了5年改林、造林1170亩的奇迹。这是一双肉长的手,却胜过了铁铸的镐;这是一双“丑陋”的手,却创造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就是这双平凡的奇手,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奉献!(共4分,事迹概括2分,评论2分。二者综合,视概括准确度和评论是否恰当酌情给分)
(二)(共14分)
11.内容上扣住“远去的歌声”的内涵以及给人的美感,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共3分。内容2分,语言1分)
例一:标题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吆喝给人的美感。写出了童年生活在“我”心中的印迹。它虽然已渐渐远去,但它蕴藏着无数动人、温馨、优美的过往,就像一首拨动心弦的歌。
例二:那声音已远逝,“远去”表明留在记忆的深处,“远去”又指远离我们的生活。以此为题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这两个内容,也表达出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
例三:童年的记忆像“远去的歌声”一样远去了,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如歌。以“远去的歌声”为题有诗意,有意境。
12.不设统一答案。(共3分,只要是与原文“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这句相关的内容,想像合理即可)
13.因为讨生活的手艺人没有被生活压倒,对生活充满了执着的热望,所以吆喝声才会显得“甜美”;手艺人在困苦中求生存,在痛苦中品尝人生的真味,生活的艰辛又使吆喝声带有淡淡的感伤与辛酸无奈。(共4分,两方面各得2分,意对即可)
14.虽然他们干的是累活、脏活,但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凭自己的本领生存、生活。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地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共4分,态度、理由各2分,意对即可)
(三)(共12分)
15.(1)老老小小的行人 (2)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四面开着窗户 (4)南边有湖有山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16.(1)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太守自有他的乐趣。(2)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共4分,每题2分,有两处关键实词译错扣1分,每句扣满2分为止,意对即可)
17.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画出滁州山中朝暮多变化、四季各不同的景色;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是为景而醉,与民同乐。(共4分。景色、感受各2分,意对即可)
18.适合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意,所以取名为“可楼”。(共2分。只答适合作者心意得1分,意对即可)
三、作文(共40分)
19.一类卷 36-40分 二类卷 32-35分
三类卷 28-31分 四类卷 24-27分
24分以下慎打。建议切入分为31分。
看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