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地理>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

淑航分享

  期末考试近在眼前,我们要掌握好考试的知识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期末复习,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长江与黄河

  4、主要的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当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34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