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1教案
教案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行为,那么高一政治教师如何设计教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面对市场经教案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
(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了解市场规则的含义。
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4.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就像体育竞赛离不开竞赛规则一样。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②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5.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6.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1)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大类型。
②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8.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5.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了解跨国公司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一政治必修1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