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课知识点

凤婷分享

  在政治必修1第三课中,有很多知识需要高中学生深入理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课知识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这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成正比。

  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商品价格的高低,这是影响消费的又一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②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成反比。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量下降;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人们消费量提高。

  ③物价的变动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的程度是因商品种类而异的。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

  (3)另外,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4)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此外,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克服不健康消费心理,树立正确消费观;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前者消费的是有形商品,如书籍、电器、水果等等;而后者消费的是服务,如家教、理发等。

  (2)人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也越来越常见。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

  我们消费的大部分商品是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

  ②贷款消费。

  其含义是指在购买大宗商品或服务的时候,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③租赁消费。

  第一,含义:是指有些商品由于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来获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方式。

  第二,租赁消费的原因:对于一些商品,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商品不划算。

  第三,租赁消费的特点:商品的所有权不变,消费者获得的是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第四,租赁消费的优点:便宜,避免了浪费,商品的使用价值可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①生存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

  ③享受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①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②消费结构的特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①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原因: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

  2、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定要践行一些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为什么要提倡绿色消费?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在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④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②资源具有稀缺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戒奢以俭。

  ③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高中政治必修1易混知识点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大力发展生产力)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

  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

  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高中政治必修1必背知识点

  1.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行业和领域不能由市场进行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发展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加强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两者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都有扩张性政策与紧缩性政策两大类;

  财政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课知识点>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2.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三课知识点

3.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课重点知识复习

4.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课笔记

5.高中政治必修1重点知识点归纳

    27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