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卷题
高一的年级地理我们多做题是可以很快提升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地理,喜欢的来收藏哦
高一下册地理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A.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 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 C.0.99% D.23.8%
4.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5.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长
6. 从人们的居住环境考虑,下列四幅图中居民区的分布合理的是
7. 读图2,分析、判断下列城市地域功能区与其付租能力及最佳区位选择搭配正确的是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A.商业区- Ⅲ- a B.住宅区-Ⅱ-b C.工业区-Ⅲ- a D.商业区-Ⅰ-b
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回答8-10题。
8. 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9. 三类城市中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10.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的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用地规模 D.城市绿地面积
11. 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生活水平下降
12.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 下列农业生产成果得益于对自然条件改造的是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良品种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度提高到海拔4000米以上
C.运用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14. 冬季我国南方四川、广东的蔬菜能大量供应北方,主要取决于
A.市场区位的变化 B.北方人口众多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国家政策支持
资料: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甲鱼营养价值认识的加深,原来的无人问津甲鱼开始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但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转向观赏龟的饲养。请根据资料回答15-16题。
15. 从以上资料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气候 B.政策 C.地形 D.市场
16. 甲鱼只养三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交通条件 D.地形条件
17. 我国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新型混合农业的是
A.内蒙古的畜牧业 B.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C.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D.黄土高原的谷子种植业
18. 有关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19. 图3表示各因素对某一工业布局的影响状况,
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据图判断该企业可能是
A.制糖厂 B.家用电子产品装配厂
C.精密仪器厂 D.啤酒厂
伊利企业集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它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答20-21题。
20. 影响伊利集团乳制品厂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 D.技术力量雄厚
21. 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液体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大庆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
A.消费市场 B.冷藏保鲜技术 C.廉价劳动力 D.便利的交通运输
广东省东莞市生产的软驱,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达30%,扫描仪占20%,其经济实力在全省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外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5%。据此回答22-23题。
22. 电子工业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23. 跨国公司选择东莞市为数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是因为当地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劳动力成本低 ③国家政策优惠 ④技术力量强
⑤交通条件好 ⑥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25.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二.综合题(50分)
26.读图5“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2004年部分国家人口出生、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埃及 2.6 0.6 2.0
中国 0.6 0.6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1分)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3)第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2分)
(4)表中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________。对照表中的数据,埃及、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第________阶段和第_______阶段。由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 政策,人口处于______增长阶段。(5分)
(5).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时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阶段,目前_______________国家和地区从总体上看应该属于该阶段,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政策。(3分)
27.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2分)
(2)关于阴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正确叙述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B.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C.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D.农场的农业生产能适应市场需求,灵活性很强
E.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3)限制图中右侧阴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右侧阴影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是:(至少答出三项)(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3分)
(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它为城市的发展提
供了哪些功能? (3分)
(2)Ⅱ阶段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图中主要有哪些功能分区?(3分)
(3)Ⅲ阶段商业用地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或 两侧。(2分)
(4)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住宅区,甲为 ;乙为 。(2分)
(5)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反映了该地区 过程;伴随它的发展大致带来了城市 问题、城市 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和城市社会问题。(3分)
29.(12分)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
(3)钢铁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4)水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试卷答案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B A D C D B B B A B B D C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C D A C B B B A C D A C
26、(13分)(1)自然增长率(1分);(2)、B(1分)
(3)、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过渡)(3分)
(4)、1.2、三、四;计划生育;低(5分)
(5)、四;发达;鼓励生育,接纳移民。(3分)
27、(12分)(1)、现代混合农业;(2分)(2)、BDE。(2分)(3)、水源。(2分)
(4)、东水西调,灌溉条件好;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科技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6分)
28、(13分)(1)河流 提供水资源和水运功能 (3分)
(2)商业区(商业用地) 工业区(生产用地) 住宅区(生活用地)(3分)
(3))交通干线(2分)
(4)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2分)
(5)城市化 环境 交通 (3分)
29.(12分)(1)B B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3分)
(2) D D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3分)
(3)A A处附近有煤矿,且与铁矿之间有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可将不远的铁矿石运到这里来炼钢,且这里离市区较远,且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这里布局钢铁厂不易对居民区产生污染(3分)
(4)E 因为E处靠近山地,有生产水泥所需的石材,且水泥厂有大气污染,放在E处因离市区较远,且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粉尘不易影响居民区(3分)
高一地理下册期中试卷参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1~2题。
1. 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2. 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S—向斜—山谷 M—背斜—山地 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 M—向斜—山地 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 M—断层—山谷 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 M—向斜—山地 V—背斜—山地
4. 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读图,完成5-6题。
5. 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6. 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
C.ace D.bdf
7. 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
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据有关知识回答8-9题。
8. 据a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9. 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0-12题
10.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12.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13-14题。
13. 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人口合理容量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14. 本区北部人口合理容量小的原 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
③科技水平低 ④对外开放程度低 ⑤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消费水平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5-16题。
15.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6.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
17. 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18. 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
A.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多接近主要交通干线布置
B.工业用地多分布在城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C.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接近居民区布置
D.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绿化带内可适当布置疗养院
19.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下列应对措施中正确的是
A.住房紧张——盖高层住宅楼,向城市中心发展
B.空间布局紊乱——进行城市规划,分散大城市职能
C交通拥挤——建立立交桥,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D环境污染严重——采取行政立法,不发展重工业
20. 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
C.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
D.上海水能资源丰富。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 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22. 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最有可能位于
A.巴西东南部 B.我国东部沿海
C.印度半岛 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23. 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 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
A.晴天日平均值约1.7℃,最大值约3.7℃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最大值约2.4℃
C.热岛强度与天气情况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25. 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 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B处发生较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_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2)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试推测该等温线弯曲的海域水温会发生 变化(升高、降低),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
27.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A表示__________国家,B表示__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2)A类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
(3)从平均年龄来看,A类国家平均年龄较 ,B国较 。
(4)上述两种人口年龄构成哪种好,为什么?
答: ,理由是 。
(5)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
28.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表示下列功能区的图例分别是(在横线上填写序号):拟建工业区________,科技开发区________,商业和住宅区________,重点环境整治区________。(8分)
(2)中心医院的主要区位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分)
(3)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重点环境整治区应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至少说出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6分)
(4)风(包括风向和风速)是城市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气象要素之一。有专家建议,为了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在进行老城区改造时,要重点拓宽西北—东南走向的街道,原因是 _(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D A A B D A A B B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C C C B D C D A A B
26.(10分)
(1)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增温增湿(4分)
(2)降低。(2分)极地冰川融化加强北冰洋海水流出,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从而降低此地温度。(4分)
27.(20分)
(1)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4分)
(2) 现代型(三低模式) 过渡型(高低高模式) (4分)
(3) 高 低 (4分)
(4) B 劳动力充足 (4分0
(5) 鼓励人口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4分)
28.(20分)
(1)① ② ③ ④ (4分)
(2)人口密集 交通便利 (4分)
(3)搬迁 进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 设立绿化(卫生防护)带 (4分)
(4)东南季风能加快城市大气污染物质的扩散,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分)
高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2两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B.地下水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C.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D.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B.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C.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25℃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
A.沿岸的寒流 B.河流的流向
C.山脉的延伸 D.植被的稀疏
4.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读右图“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7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6.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5 ℃, 则该山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000米 B.2500米 C.3000米 D.3500米
7.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
A.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B.信风的影响 C.东亚季风的影响 D.西风的影响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8、9题。
8.从上图分析四地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丁、丙、乙、甲 B.丁、乙、丙、甲 C.甲、丙、乙、丁 D.甲、乙、丁、丙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 B.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C.丙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读“2000 -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10、11题。
10.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11.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右图为四个国家人口性别比例曲线,回答12~14题。
12.造成俄罗斯1950年性别比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国家政策 B.疾病 C.战争 D.移民
13.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B.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C.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D.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14.曲线①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①人口老龄化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婚姻困难等社会问题 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 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读中原 城市群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
B.郑州提供的服务种类比洛阳多
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
D.开封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
17.下列不属于中原城市 群建设的自然原因是( )
A.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 B.地势较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C.黄河等河流为其提供水源 D.土层深厚且肥沃
右图表示世界大城市比重的演变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
18.曲线所反映的大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是( )
A.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B.大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C.大城市数量比重先增后降 D.大城市数量先增后降
19.①阶段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热带气候区 C.矿产丰富地区 D.农业较发达地区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20、21题。
20.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小 B.城市化水平高 C.经济发展水平快 D.人口数量多
21.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
A.环境优美、增加旅游观赏性 B.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C.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D.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22.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
A.该地段地价太高 B.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C.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D.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综合题。(共4题,共56分)
23.(13分)下图为 某城市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为该市的重化工业区。简述其布局的有利条件。(4分)
(2)说明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及原因。(6分)
(3)评价在B处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条件。(3分)
24.(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 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 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
材料三 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 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农民在39岁以下。
(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国家,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该国人口死亡率较中国偏高,原因是 ,该国处在城市化的______阶段,特点是 ;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产生的人口问题有_ _____。(7分)
(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2分)
(3)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4分)
(4)在当今国际人口迁移中,德国属于人口 (迁入或迁出)国,原因是 。(3分)
25.(14分)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 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b地降水量最多,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
(2)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a、b、c、d四地中的 地,森林带所在山坡的降水变化特点是 ,体现了地域分异的 地带性规律。(3分)
(3)该山地南、北坡相比,自然带较复杂的是 坡,雪线高度较低的是 坡,试分析其雪线低的原因。(4分)
(4)源于该山地南坡的河流属于 (内流或外流)河。近年来这些 河的径流量比三十年前有明显增加,原因是什么?(3分)
26.(13分)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平均每英亩二分钱的价格从俄国购得。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公里,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请结合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分析该市的有利条件。(6分)
(2)与美国本土比较,阿拉斯加州环境承载力较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分)
(3)2007年10月17日,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口达到3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请应用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原理,阐释这个观点。(4分)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二、综合题
25. (14分)(1)b地降水大于a,因为b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a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b地降水大于c ,因为b地海拔高,地形抬升作用强,降水量多。(4分)
(2)b;从山麓到山腰降水逐渐增多,之后降水量逐渐较少;垂直。(每空1分,共3分)
(3)北(1分);北(1分);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位于阴坡,气温低(2分)。
(4)内流(1分);全球变 暖,冰川消融量增多,河水补给量增多(2分)。
26. (13分)(1)纬度较低,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北部山地阻挡来自高纬的寒冷气流,(答出原因给2分),气候较温暖(2分);地处沿海港口,海运(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任答一点给2分)
(2)小(1分);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2分)
(3)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全球环境承载力下降。(4分,言之有理即可)
春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卷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