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的政治模拟试卷含解析(2)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的政治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D
【解析】①错误,因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党治国理政实现强国梦想指导思想的来源;②错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发展“主心骨”;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说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前提,③④正确,选D。
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的态度
【知识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必要性: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待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特别提示: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B
【解析】“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体现了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正确;②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选;③强调文化的民族特色,材料强调了文化交流。选B。
考点:文化交流
【名师点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C
【解析】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路怒”现象,这是由于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因为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选C;A错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B不是原因;D错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警示】文化对人的影响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时通常是作为答案要点来考查的。因此,考生要对这一考点加强理解和运用,同时,重点把握文化塑造人生这一知识点。
4.C
【解析】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之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选C;A不选,因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B不选,因为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D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易错易混】高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查侧重对其基本内涵、核心的准确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民族精神由民族文化所孕育,又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二者不能等同。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5.C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而不是家风。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排除③。家风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品格与素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故③④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C。
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
6.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选项与④选项都反映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故符合题意。②选项其意思是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因此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其意思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闷头练的用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A。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7.A
【解析】
试题分析: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多次试验取得研究突破说明了我们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说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另一方面,我们推进医药文化的发展在题目中说的是立足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不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排除②④。本题正确答案A。
考点: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8.D
【解析】
试题分析:该中心推出了“惠民票价政策”,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普通老百姓走进剧场,感受表演艺术的精彩与魅力主要着力点是坚持社会效益,加快文化的发展。故①说法错误。③选项中“高雅文化”
表述有误,表演未必都是高雅文化。故排除③。通过这一计划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而且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故本题正确答案D。
考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9.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不是民族团结,故排除②。④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也表明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故本题正确答案B。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现象,是通过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等方式流传下来的,因此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故①入选。家风作为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对我们个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题目中没涉及到对社会的影响故排除②。③表述与题意无关。央视通过播出“家风是什么”其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家人的精神力量。故本题正确答案B。
考点:文化的作用
11.C
【解析】
试题分析:①选项中捍卫人类全部尊严,维护世界和平以及④选项中树立忧患意识,主导两个说法均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谈的,故排除。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有利于弘扬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让我们珍视和平,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故本题正确答案C。
考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激发民族创造活力,这就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是错误的,③适合题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学习热情,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①适合题意;文字和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3.A
【解析】
试题分析:同是画作,虽然内容不同,但同在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③是错误的;“差异走向同一”说法错误,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就过年时是否应该让放烟花爆竹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传统年俗并非一成不变,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和引导。故本题①②选项符合题意。③选项说法错误。排除。④选项错误,本题说的是传统习俗应该与时俱进的问题而不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本题正确答案A。
考点:文化的传承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说法不对,社会实践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②与题意不符,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题干中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体现了文化的自觉,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③符合题意。树立“文化自觉”观念,与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自觉。
16.A
【解析】
试题分析:从龙凤呈祥年画到“探花”主题布鞋……这些变萌的“非遗”老手艺,吸引了数万网友点赞,发起方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材料说明通过创新文化形式展现文化成就,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没说经济和文化的关系。③说法不对,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7.D
【解析】
试题分析: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需要人主动接受才可以,不是参加文化活动就能提升文化素养,①不选;“使我为之震撼”说明优秀文化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②应选;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③表述不准确;“激励我不断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说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应选;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8.A
【解析】
试题分析:“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说明了人创造文化,“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说明文化塑造人,文化影响人的行为,①应选;“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说明文化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②应选;文化不是一定要经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来,③不选;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而成的,不是自发形成的,④不选;答案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文化交流有利于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说明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项应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A不选;国家间的关系取决于国家利益,C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0.C
【解析】
试题分析: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表明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①应选;材料中没有表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不选;经济发展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③表述错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④应选;答案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21.
(1)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考虑,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
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才能产生整体功效。遵循系统的有序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按规律办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实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文化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旅游文明环境。
②有利于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④有利于发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①公民必须增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意识,提高旅游文明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②联系是客观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会影响自己形象和社会风气。
③重视量的积累,游客加强自己的文明修养应从小事做起, 从细节做起。
④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导向作用,游客“有钱就任性”的想法是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社会发展。
⑤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民享受旅游文化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保护旅游景点设施和保持公共卫生的义务。
【解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理由。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遵循系统的有序性,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考生从这几个方面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国家实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意义。设问中强调了规范游客的行为,所以主要回答对公民的影响。如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意识;有利于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发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不文明的游客进行批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可以从公民必须增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意识,提高旅游文明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面批评;从哲学的角度,可以从联系是客观的、重视量的积累,或者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导向作用的方面分析;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可以从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角度分析,公民享受旅游文化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保护旅游景点设施和保持公共卫生的义务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公民的政治参与
【方法锦囊】“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
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四是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五是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22.
(1)①矛盾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既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又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
②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主流支流。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总体上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文艺创作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我国文艺创作还存在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如答“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可酌情给分)
(2)①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②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关系。
③增强“三个自信”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④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3)创作扎根人民,文艺服务群众;向人民学习,创群众满意作品;激发创作活力,繁荣群众文艺。(写出2条,合理即可)
【解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面临的形势。注意“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材料中强调了我国当前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同时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这是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的表现;同时要分清当前文艺市场的主流和主流,我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前的主流;同时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做法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 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体现了正确处理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现了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体现了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3)本题要求考生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出广告宣传语。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如创作扎根人民,文艺服务群众;向人民学习,创作满意作品等。
考点:矛盾的内涵、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审题指导】
审题要求:
(1)审设问:
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
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
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
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
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