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物理>

高考物理的高校复习策略详解

夏萍分享

  对于高考物理复习的时间是有几个月的时间的,学生要把握好这段时间,查漏补缺,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物理高校复习的策略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物理的高校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高考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用翻新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学会解传统的基本题,以基础题训练或提炼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程序: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悬浮列车等。

  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复习中要注意:

  第一,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

  第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做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要动手去做,以培养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

  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键词句的理解;②对隐含条件的挖掘;③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3)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平时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应先易后难,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注意现代信息的收集和获取

  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尤其是与现代高科技的联系,是高考的必然趋势和热点。这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尤其是科技类书籍,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关心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留意从各种媒体吸收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时不恨少”。同时要关心实际问题,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主要注意力还应该放在教材上,特别是教材上的那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阅读材料,只要牢固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任何问题就不可怕了。

  高考物理知识的考查点

  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一)、理解能力 1、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2、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3、掌握物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5、依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问题和进行判断。

  (二)、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 所谓情境想象,就是要将物理过程想象成纯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问题中总不能排除干扰或非本质因素,必须借助思考过程采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进行严格推理过程所得出正确物理规律。也就是说要把物理情景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

  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具体目标,即明确研究对象,用什么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其次是首要掌握解答物理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方法。如假设法、分步分析、图解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第三,进行分析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以力学为例: 1)、分析物理过程。 2)、注意受力分析。 3)、挖掘隐含条件。 4)、注意用能量观点处理问题。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与程序。例如力学问题,既要用动力学原理、牛顿定律分析。又要考虑能量转化,功和能的关系。

  (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关系;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及面积的意义等。第二,要掌握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图象法、极值法、列方程等。特别是用图象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可使问题变得简明、直观。

  (五)、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表现在如下几点:

  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A、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证明什么问题,测量什么物理量。B、依据哪些已知的知识来进行证明和测量。C、测量的方法。 2、要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A、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B、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合理操作规则。C、实验原理和步骤。 3、整理数据和获得结论。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处理数据要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乱凑数据。 4、了解误差的概念。

  A、知道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 B、懂得怎样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017物理考题的动向预测

  第一个大的调整:就是3-5选修划为必考内容。这项变化,要求对主干知识的体系的认知要完整。同时试卷会有大的调整,也便于调整。

  第二个就是降低计算量,会减轻负担,便于学生发挥出好成绩,对于物理而言,过多的计算明显是不适合的。当然思维量不会减少。

  所以,同学们在考试中不会感觉到不适应,可能会更轻松一些。

  其次,考察重点依然不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察。比如:力学、电学;占据80%,次要知识:选修部分的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占20%(吐槽:一个近代物理知识选择题+选修3-3 3-4刚好23多分,符合比例。)

  第三,题型中各部分知识的比例肯定要调整:比如选择题中会增加次要知识的考察。包括:近代物理知识(量子理论初步、原子物理)及物理学史。

  第四,动量划为必考内容带来的变化:题型的变化和物理过程会更多;同时,对牛顿第二定律单独考察的几率大大降低。

  直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斜面模型、传送带模型、弹簧模型、圆周运动模型等。

  从题型上说,变化不大,比如说选择题:近代物理+平衡问题+交流电+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形式+电场磁场+电场感应+图像+能量关系等;实验题:力学实验+电学实验;计算题:电磁学+力学综合。需要提醒的是电磁学部分还是电磁感应的几率较大,这个主要是因为磁场这一部分内容深浅不好把握,容易提升物理的难度。力学综合增加动量的几率很大。

  学生应对高考要具备的素质

  一.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熟悉各种物理模型

  例如:必修部分的知识体系(以力和运动的关系展开)、物理模型:直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斜面模型、传送带模型、弹簧模型、圆周运动模型等。

  二、对物理概念、规律、定理、定律要有透彻的理解

  三、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思维能力)

  能清晰地分析物理过程,能找出过程中的特殊状态(极值、临界等),能用相关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具备一定的数学认识,能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

  能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例如,数形结合,极值分析,物理过程或状态的数学表述等。


猜你感兴趣:

1.高考物理的增分策略和高考物理的题型解析

2.如何备考高考物理

3.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汇总

4.2017高三物理备考策略

5.如何做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的计划

6.高三后期学习方法

    376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