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地理>

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诗盈分享

  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三地理,喜欢的来多多学习哦

  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为50米,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

  A. 199m B. 249m C. 299m D. 349m

  2. 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3. 图示区域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A. 发展滨海旅游 B. 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C. 种植经济林木 D. 加大水电开发力度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分析】

  题目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运用能力,因为河流发育在河谷地区,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区,河谷海拔较两岸低。

  【1题详解】

  根据等高距50米判断,图中河流下游最低处海拔在200米到250米之间,最高处在图中左上角区域,海拔在450米到500米之间,所以两地高差在200米到300米之间,AD项排除,因最大高差接近300米,故C项正确。

  【2题详解】

  因为河流发育在河谷地区,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区,所以图中河流流向左下,根据方向标,由西北流向东南,B项正确。

  【3题详解】

  因为该区域是我国南方某地区,从等高线分析为低山丘陵地区,因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应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种植经济林木,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确定是否临海,不能确定发展滨海旅游是否合适;因图中河流落差较小,水能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宜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故AD项错误。

  【点睛】河流发育在山谷地区,应用“凸高为谷”的规律是本题分析的关键。

  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 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a B. 从②引水灌溉比①有利 C. d D. 图中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5. 若此时A地多云,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 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 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 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答案】4. C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的,图示风向可判断是一低气压区,a>b>c;河谷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图中湖泊是河流的下游,从①引水灌溉可自流,比②有利;d、e 线为等温线,纬度低的气温高,d;湖泊是河流消失的终点,应是内陆湖,多为咸水湖。选B正确。

  【5题详解】

  A处在低压槽的北侧,应是暖锋前;若此时 A 地多云,未来将是暖锋过境,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选C正确。

  考点:考查等值线、天气系统。

  下面为“某岛屿的示意图”,该岛约有280万人口,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 256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6. 下列地点位于图中主峰对跖点附近的是 ( )

  A. (18°S,76°40′W) B. (18°S,103°20′E)

  C. (18°N,76°40′W) D. (18°N,103°20′W)

  7. 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河流结冰期长,含沙量小 B. 河流流程短,流速急

  C. 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D. 地势西高东低

  【答案】6. B 7.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图示主峰的地理坐标约为18°N,77°W,所以其对跖点的地理坐标为18°S,103°20′E。故选B。

  【7题详解】

  图示该岛屿面积不大,但地势落差较大,故河流短小流急;而该地区纬度约18°N,位于热带,故河流没有结冰期;结合图示的山脉分布和河流流向判断,该岛屿地势中高周低;该岛屿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影响,故北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形成热带草原地区。故选B

  考点:经纬网、世界区域地理。

  下表为我市2018年某月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 与表中日期临近的节气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9.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沙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D. 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答案】8. C 9.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和分析调用知识的能力。

  【8题详解】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昼长接近于12小时,由于春秋二分昼长接近于12小时,夏至日昼最长,昼长远大于12小时,冬至日昼最短,昼长远小于12小时,可把BD排除;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当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越来越早,说明昼渐短,夜渐长,故可排除掉A,答案选C。

  【9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由于直射点南移,永州离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A错;由于离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故B正确;华北平原是冬小麦,.冬小麦于每年9-10月份播种,于次年5月份收获.故C错;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主要是在冬季,故D错;综上所述,答案选B。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读我国某冻土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据图可知

  A. 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最大 B. 3-7月份冻土层厚度变化不大

  C. 3月份该地地温开始回升 D. 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

  11. 图示变化直接导致该地岩层

  A. 风化作用加强 B. 侵蚀作用加强

  C. 搬运作用加强 D. 堆积作用加强

  12. 图中积雪

  A. 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 B. 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

  C. 冬半年积累,3月份最多 D. 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正相关

  【答案】10. D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厚的大致在四月份,并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故A选项错误; 4-7月份冻土层下限变化不大,但是其从地面往下逐渐消融.冻土层厚度减小,故B选项错误;地温回升应该大致从最冷月之后开始,故C选项错误。

  【11题详解】

  地表岩层的冻融会使得岩层发生冻融风化。图中变化主要是因冷暖气温变化导致的,该岩层物理风化作用明显,而与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关系不大。

  【1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积雪的存在并没有促进冻土层的融化;积雪最多的并非3月;积雪厚度最大时并非冻土层厚度最大,并不存在正相关;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促进了冻土层的形成。

  【点睛】第一小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概念,如我国陆地上气温最低一般在1月份,而气温回升应该从最冷月之后开始的。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3.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塔里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三江平原 D. 江南丘陵

  14. 该地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 玉米地 B. 苹果园 C. 铁杆蒿地 D. 沙棘地

  15. 该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 坝地玉米 B. 人工苜蓿 C. 铁杆蒿 D. 苹果园

  【答案】13. B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土壤储水量较小,墒情差,说明气候较为干旱;该地经济林木为苹果,是我国温带地区;从地形分析,农田多位于坡地及坝田上,地势崎岖,平地面积小;综合分析,符合以上特征的是黄土高原,所以B项正确。

  【14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分析,铁杆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小,土壤有机质消耗少,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故选C。

  【15题详解】

  从表中各样地植物群落和储水量对比分析,坝地玉米的地上鲜生物量、地下干生物量大,经济效益好;土壤储水量最高,利于水分保持,生态效益高;故A项正确。

  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该河位于我国的(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17. 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 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 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16. D 1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流量、汛期、流速、河流的区域定位及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区域定位的能力。

  【16题详解】

  据右图“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可以知道,该河洲7、8月份面积最小,3月份次之;说明该河流7、8月份流量最大,3月份次之;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在我国几个地区中,能出现春汛和夏讯的只有东北地区,故选D。

  【17题详解】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根据指向标可判断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向西,故A叙述错误。若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故B叙述正确。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则Q河道被侵蚀,将慢慢变深,P河道沉积,将慢慢变浅,故C叙述错误。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故D叙述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河心沙洲的面积变化与河流流量大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19.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这道题就是说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刀耕火种的方式,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植被的缺失。故答案选D项。

  【19题详解】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在上游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大,分干季和雨季;雨季时洪水泛滥,将泥沙带至尼罗河下游沉积。故选A。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大面积种植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黄泛平原的泥沙主要来自

  A. 内蒙古高原西部

  B. 黄土高原

  C. 裸露的黄河河床

  D. 太行山区

  21. 在沙地起垄种植红薯的主要优势是

  ①使土壤更疏松、通气性更好 ②利于采光,气温高

  ③可加厚土层,利于块茎生长 ④垄沟积水,利于保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2. 开封市大面积种植红薯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主要是因为

  A. 春季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B. 过度种植,加剧了干旱

  C. 大面积种植,导致森林植被破坏 D. 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

  【答案】20. B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黄泛平原的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故选B。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红薯喜疏松土壤,喜温怕涝,沙地起垄种植,可以使得土壤更加疏松,①对。采取何种生产方式对于气温没有影响,②错。起垄种植可以加厚土层,利于块茎生长,③对。红薯怕涝,积水会不利于红薯生长,④错。故选B。

  【22题详解】

  春季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会加剧风沙活动,A对。过度种植与气候干旱无关,B错。大面积种植,是采取了不同的种植方式,并非是破坏森林植被,C错。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是自然因素,不是有意大面积种植导致的,D错。故选A。

  23.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 文化底蕴深厚 B. 商业繁荣发达 C. 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陆交通便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

  “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下图示意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回答下列小题。

  24. 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B. 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C. 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 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25. “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 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 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D. 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答案】24. B 25. D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和图形,说明智能生产的过程和原理,读懂材料和图是解体的关键。

  【24题详解】

  从材料和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网络物理系统生产革命,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选择A。

  【25题详解】

  “工业4. 0” 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生产、销售、管理别具一格,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选择C。

  【26题详解】

  “工业4. 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通过智能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它不包括采矿,选择D。

  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26. 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A. 暖流影响 B. 海陆分布影响 C. 寒流影响 D. 大气环流影响

  27. F处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降水条件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26. C 27. A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受副热带高压带,离岸风和寒流的影响,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沿岸有寒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D正确。

  【2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F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因为再向南的高纬度地区为海洋,所以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T(下图示意)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和洲际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8. 图示铁路联通了

  A. 非洲和亚洲 B. 北美和南美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北美

  29. 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I涵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A. 寒潮 B. 地震

  C. 潮汐 D. 飓风

  30. 在图中R区域的植被分布中最可能有

  A. 桑树 B. 橡胶树 C. 桉树 D. 椰树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是土耳其海峡中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图示铁路联通了欧洲和亚洲,C对。

  【29题详解】

  图示海峡位于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所以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I涵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地震,B对。海底隧道不受寒潮、潮汐、飓风影响,A、C、D错。

  【30题详解】

  图中R区域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植被最可能是桑树,A对。橡胶树是热带经济林木,B错。桉树是热带草原区植被,C错。椰树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D错。

  考点:世界主要海峡分布,板块构造理论,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二、非选择题(共2答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玫瑰原产于我国,系温带树种,耐寒、耐旱、喜光,适应性较强,种植比较普遍,产量较大,现已引种世界各地。海拔高、纬度低的肯尼亚、哥伦比亚及我国云南并列为全球三大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又以我国出产的玫瑰花营养价值最高。我国古代就有用玫瑰花制酱、酿酒、窨茶的传统,近年来,玫瑰花深加工产品需求连年攀升。欧洲国家大量进口中国玫瑰用于深加工。特别是用玫瑰花提炼的香精和玫瑰油(“液体黄金”),在世界市场上供不应求。

  材料二:肯尼亚奈瓦沙湖(如下图)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北缘有大片纸莎草沼泽。湖畔是著名的玫瑰产地,所产玫瑰花头大、花枝长且直、品种多、色彩鲜艳,瓶插时间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随着肯尼亚直飞其他国家航线的增加,我国从肯尼亚进口玫瑰的订单式销售量逐年增加。

  (1)简述奈瓦沙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2)指出肯尼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我国进口肯尼亚的玫瑰多采用订单式销售,试说明原因。

  (4)试分析我国种植的玫瑰多用于深加工的原因。

  【答案】(1)地处低纬(热带);位于肯尼亚西南部,内罗毕的西北部;非洲大陆东部

  (2)热带草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气候

  (3)玫瑰价格高,保质期短,易腐败变质;我国与肯尼亚之间,运输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运输成本高;我国玫瑰销售节令性强;互联网科技减少了鲜花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因而多采用订单式销售

  (4)我国玫瑰生产量大;观赏价值相对较低;营养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深加工的优良传统等

  【解析】

  (1)从气候分析,两地都位于低纬度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从水源分析,肯尼亚种植区靠近湖泊,灌溉水源充足。我国云南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沛等。

  (2) 订单式销售原因,主要从价格、保质期、运距、网络等因素分析。玫瑰价格高,保质期短,易腐败变质。我国与肯尼亚之间,运输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运输成本高。我国玫瑰销售节令性强,互联网科技减少了鲜花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因而多采用订单式销售。

  (3)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原因,主要从产量、价值、市场、传统等分析。我国玫瑰生产量大,观赏价值相对较低。玫瑰营养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深加工的优良传统等。

  (4) 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加剧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材料三: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3)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4)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任答对一点适当给分)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径流在此汇集。

  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随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

  (4)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六辅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工程建设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周边位置,而影响煤炭资源开发主要考虑周边位置;市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主要从铁路和海运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地处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电力投资接近煤炭投资,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减轻煤炭运输的压力。

  (3)由图可知,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山麓和渭河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导致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容易使得北部山地注入渭河的河流支流在图中阴影区域汇集溢出河道形成湖泊沼泽。湖泊沼泽多,导致地下水水位高;该地区春季和初夏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蒸发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

  (4)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东西修建,地形较平坦,建设难度和工程量较小;从泾水(海拔高于500米)到洛水(海拔低于500米),可以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六辅渠是从郑国渠引水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也可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点睛】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在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强烈;岩石风化物中含大量盐类,内流河为主;地下水矿化度高,容易通过毛细管作用,把盐分带到地表聚集。在湿润与半湿润区:岩石风化后,地表与地下径流携带大量盐类向平原或低洼处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盐分聚集;土壤粘重,透水性差,淋溶弱,盐分容易表层积累;地下水矿化度高,容易通过毛细管作用,把盐分带到地表聚集。

  (2)人为原因在干旱地区:过度开荒,灌区大量超采地下水;植被大量减少,加剧了土地盐碱化;灌溉技术落后,有灌无排。在湿润与半湿润区:盲目毁草开荒;不合理灌溉,特别是有灌无排;水利工程质量差,渠道渗漏严重,抬高了地下水位。

  上学期高三级地理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8月3日,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构成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通往京津冀地区的高速铁路主通道。下图为张呼高铁示意图,读图1完成1~2问题。

  图1 张呼高铁示意图

  1.张呼高铁客运专线修建过程中需克服的难题是

  A.地形  B.水源  C.技术  D.资金

  2.张呼高铁开通运营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扩大呼和浩特向华北地区辐射范围 ②加强西北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联系 ③加大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出口量 ④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气候倾向率反应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包括气温倾向率(℃/10年)和降水量倾向率(㎜/10年)。下图示意1965-2005年某区域气候倾向率,读图2回答3~4题。

  图2 气候倾向率分布图

  3.图中四地气温、降水量倾向率最大的分别是

  A.红卫 鸭绿河 B.勤得利 胜利 C.红卫 胜利 D.勤得利 鸭绿河

  4.据图可推测该区域

  A.地表侵蚀增强 B.活动积温增加 C.土壤趋于干旱 D.粮食产量降低

  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读图3回答5~6题。

  图3 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

  5.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A.岩体沉降差异 B.流水侵蚀差异 C.物质堆积差异 D.火山活动差异

  6.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 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图4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8.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近年来卫星多次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读图5完成9~11题。

  9.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

  A.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

  B.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

  C.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

  D.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

  10.卫星最不可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可能原因是

  A.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 B.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

  C.资源开采,地表植被破坏 D.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

  2017年当地时间6月20日,埃塞俄比亚首个国家工业园--阿瓦萨工业园(见下图)正式运营。阿瓦萨工业园目前厂房面积达41万平方米,是埃塞俄比亚规模最大的国家工业园,也是一座现代化轻纺和绿色产业园,该工业园完全投产后,将极大地促进埃塞俄比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图6示意阿瓦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13题。

  图6 阿瓦萨地理位置图

  12.阿瓦萨发展现代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科技发达  B.劳动力充足  C.资金雄厚  D.海运便利

  13.建设阿瓦萨工业园区对当地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①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②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

  ③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当地环境污染问题 ④学习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做演替。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产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现在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7完成14~15题问题。

  14.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15.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兰新高速铁路在局部路段采用了图8(开天窗隧道)或图9(铁路单侧筑墙)中的工程方案。读图8、图9完成16~18题。

  图8 天窗隧道景观图 图9 铁路单侧筑墙景观图

  16.两幅图中工程方案的共同作用是

  A.阻挡风沙 B.阻挡泥石流 C.防野生动物进入 D.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17.图8中天窗的主要主要作用是

  ①通风 ②节约材料 ③美观 ④采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在拍摄图8照片几秒钟后,某靠窗乘客所乘列车经过图9所示路段,能够欣赏到远处窗外风景。那么可以推断出

  A.该列车整体向东运行 B.该列车整体向南运行

  C.该列车整体向西运行 D.该列车整体向北运行

  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图10)。据此完成19~20题。

  图10 壶穴示意图

  19. 壶穴常常形成于河流的特殊河段。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 )

  A.河湾地段 B.基岩松软 C.裂隙发育 D.岩性一致

  20. 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其( )

  A. 水质洁净 B. 稳定半封闭 C. 光照充足 D. 水温较高

  古人修建太阳观测台,通过观测日出(日落)于某塔(序号)来确定日期与季节。图11示意修建于古代秘鲁某山丘的太阳观测台地形。图12是在下图中某点拍摄的太阳观测塔照片(照片左北右南)。据此,回答21~22题。

  图11 太阳观测台地形图

  图12 太阳观测塔景观图

  21.拍摄照片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2.在②点观测到日落于塔13时,则

  A.福州春意盎然 B.华夏烈日炎炎 C.长城秋风萧瑟 D.漠北冰天雪地

  二、综合题:本题共4题,总分56分。

  2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资料1:图13示意世界某区域地理环境

  图13 世界某区域地理环境图

  资料2:图示区域所在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为世界最大的榛子(榛子喜温好光)生产和出口国,榛子栽培、加工历史悠久。近年该国在H河进行了河流综合开发,并在奥尔杜规划了“巧克力硅谷”,生产的创汇产品榛子巧克力,产品销往欧洲等地。

  (1)指出A所在区域的地貌类型,并阐释其形成过程。(4分)

  (2)简析H河AK段与BK段的水能资源差异(6分)

  (3)分析奥尔杜建设“巧克力硅谷”的理由(6分)

  24.1969年巴基斯坦把首都迁到北部城市伊斯兰堡,北部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农业得到了大力开发。管道底托是管道与支撑管道的支架之间的连接件,一般可分为固定型和滑动型。在支架发生移位时,可滑动管道底托能降低支架对管道的束缚力。图14为巴基斯坦区域示意图,图15为天然气管线景观图及横截面图。(12分)

  图14 巴基斯坦区域示意图

  图15 天然气管线景观图及横截面图

  (1)分析图中天然气管线采用可滑动管道底托的原因。(4分)

  (2)新德里从波斯湾进口天然气有①、②两条线路。简述①、②两条线路各自优点。(4分)

  (3)分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大力开发对M河段河流环境的主要影响。(4分)

  2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图16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

  图16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图

  (1)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5分)

  (3)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图17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图,图18示意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图17 黄土高原范围图 图18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6分)

  (2)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4分)

  (3)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5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4分)

  1-5 ADABA 6-10 CCADB 11-15 BBCAD 16-20 ACACB 21-22 DD

  二、综合题(56分)

  23.16分(1)河口三角洲(1分)。河流携带大量泥沙(1分),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1分),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1分)。

  (2) AK段水能资源较BK段丰富。(2分) AK段:降水较多,支流多,河流流量大;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2分) BK段:降水较少,支流少,河流流量小;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2分)

  (3)位于榛子产地,原料丰富;延长榛子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临近港口,海上交通便利;加工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河流综合开发,电力充足;地处亚欧大陆交界处,产品利于销往欧洲等地。(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4.(12分)(1)巴基斯坦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1分);支架容易发生位移(1分);可滑动管道底托可减轻支架位移对管道的影响(1);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1分)。

  (2)①线路优点:全部采用管道运输,气象条件干扰少(1分);避免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转运,连续性强(1分)。

  ②线路优点:海运成本更低,运输量更大;(1分);不经过其他国家,保障石油进口安全(1分)。

  (3)印度河中上游农业大力开发,增加了水资源消耗,导致M河段水量减少(1分);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1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M河段水质恶化(1分);水生生态环境受破坏(1分)。

  25.(10分)(1)优势物种为A,(2分)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2分)

  (2)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挤占其它牧草的生存空间;(1分)其它牧草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1分)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1分)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1分)

  (3)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小对牧草的需求量;(1分)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1分)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1分)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草类多样性减少(1分)

  26.(15分)(1)六盘山附近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1分),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由于受地形约束(狭管效应)(1分),西北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1分)受(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的阻碍作用,(1分)风力减弱,沙尘不断沉积;(1分)(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阻碍夏季风进入,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利于黄土累积。(1分)

  (2)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1分)黄土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1分),且具备自行肥效能力(1分),利于耕作;土层深厚,分布广,经历长期耕作后仍能保持(1分);黄土沉积过程仍在持续。(1分)(任答4点得4分)

  (3)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平整土地(1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利于农业生产经营(1分);旱作梯田坡度减小,(剖面流)流速减慢(1分),利于地表水下渗,利于土壤保墒(1分);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1分)

  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参考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

  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

  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

  3.图示区域

  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

  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第7-9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2018年9月16日17:00台风“山竹”在广东省登陆。图4、图5分别为16日8:00、17日8:O0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 16日8:00到17日8:00

  A.海南岛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北京受冷锋影响强,降温引发冻害

  C.东海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D.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

  11.台风“山竹”

  A.中心风力最大,破坏力最强B.水平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

  C.使我国雨带北移,北涝南旱D.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

  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图6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沃尔特河流域

  A.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属大西洋水系

  B.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

  C.多为热带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

  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

  13.水库建成后可导致

  A.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增大 B.水库上游河段含沙量减小

  C.河流人海年径流总量增加 D.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

  图7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图中洋流

  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③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1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

  D.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8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第16、17题。

  16.甲地

  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B.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

  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

  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

  17.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B.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C.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D.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由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

  图9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8、19题。

  18.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19.图中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2018年8月11日上午8时许,房山区大安山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崩塌。因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回答第20题。

  20.关于滑坡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A.为避免诱发滑坡灾害,应全面停止山区工程建设

  B.夏季雨后应尽量避免山区游玩,远离灾害易发区

  C.灾前可借助遥感技术,预测滑坡灾害的发生地点

  D.灾后可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人员伤亡情况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21.(12分)图10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离及A地到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4分)

  图11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10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5分)

  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

  (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3分)

  22.(14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公转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古人通过对每个节气的天气、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把握季节的变迁,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

  表1我国秋季的主要节气

  节气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日期 8月7日 8月23日 9月8日 9月23日 10月8日 10月23日

  (1)说出我国秋季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点。(7分)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此时,华北地区于夜间始现白霜。呈现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的肃杀景象。

  (2)简述“秋分”至“霜降”期间华北地区的气温特点。(3分)

  晚秋时节气温波动大,空气温度常会突然下降,使地表温度骤然降到O0C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损害,造成霜冻灾害。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它影响。(4分)

  23.(10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24.(8分)读表2,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欲探究“山地森林分布上限高度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表2为小明搜集到的学习资料。

  表2东亚部分山地中森林植被带的分布上限 (单位:米)

  学习任务:

  从表2中选取适当数据,提出你对“山地森林分布上限高度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的合理假设。要求:假设表述明确,数据选择合理,选用数据、提出假设的理由表述清晰。

  (1)提出假设:山地森林分布上限高度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3分)

  (2)提出这一假设所依据的数据有 (填写编号)。(3分)

  (3)选择数据、提出假设的理由是 。(2分)

  25.(1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泊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洱海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西北部,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丰富的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汇聚于山前洼地,形成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

  (1)简述点苍山东麓河流的特征。(4分)

  (2)推断图13 (a)中湖岸边的甲地至湖心处的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分)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过往的气候变迁。图13 (b)为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

  (3)概括自1300年至2000年之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的变化趋势,推断图示地区近百年以 来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并简述判断的理由。(6分)

  考古证据表明,距今2、3千年以前洱海西岸地区就有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当时人类活动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发展农耕和开采矿产。

  (4)试推测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湖底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地 理 2018.1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B C C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C A C A B B

  第Ⅱ卷 (综合题 共60分)

  21.(12分)

  (1)(4分)

  行进方向: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

  步行距离:约400~600米之间;

  相对高度:60~100米之间。

  (2)(5分)

  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

  (3)(3分)

  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22.(14分)

  (1)(7分)

  秋分前,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秋分时各地均昼夜等长;秋分后,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整个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2)(3分)

  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气温日较差大。

  (3)(4分)

  原理:“烟熏法”产生的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烟雾本身具有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

  影响:增加大气污染。

  23.(10分)

  (1)(3分)

  南部以高原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7分)

  乙地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高。(3分)

  成因:地势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位于沿海地区;受沿岸暖流影响强。(4分)

  24.(8分)

  略

  25.(16分)

  (1)(4分)

  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小,河流短小、河床落差大,自西向东注入洱海(答出任意2点得2分);

  水文特征:流速快,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答出任意2点得2分)。

  (2)(4分)

  由甲地至乙地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河流携带的泥沙是湖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河流流入湖泊时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逐步沉积;泥沙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湖底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

  (3)(6分)

  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

  答案1:沉积物粒径变化存在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

  答案2:1300年~1500年、1700年~1850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1500年~1700年、1850年~2000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增大。

  气候逐渐变干燥。

  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

  (4)(2分)

  沉积物的数量增多;粒径增大;成分改变。


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卷相关文章:

1.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八年级上地理期中试卷带答案

3.高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4.高中地理东亚试题及答案

5.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及答案

    419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