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凤婷分享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程模块的设置,体现出课程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二政治必修练习及答案

  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② 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2015年10月7日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③ 2015年10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束。现任总统卢卡申科在大选中胜出

  ④ 2015年10月18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福州举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C 【解析】②是经济现象,③是政治现象,排除②③。《世界记忆名录》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有利于珍贵文献得到保护和传播,故①入选;运动会等体育事业属于文化活动,开幕式更是一场文化盛宴,故④入选。

  【考点】文化的内涵

  2.2015年8月24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

  ①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② 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

  ③ 可以教育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

  ④ 可以更好地打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B 【解析】①与题意设问不符,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属于物质载体,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寄托哀思,②入选,同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记载了中国近代饱受外侵的部分历史,因而可以教育广大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③入选;④不是国家公布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真实意图,因而排除。故②③入选。

  【考点】文化的特点

  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当时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回答3~4题。

  3.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 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A 【解析】材料中梁启超先生的观点看到了思想文化对社会、国家的重要作用,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文化的力量不能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排除②;思想文化只能起到影响和反作用,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排除④。

  【考点】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综合国力

  4.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

  A. 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 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 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D. 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D 【解析】材料中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意在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对糟粕必须剔除,移风易俗,对于其精华部分,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故C错误,D正确。A本身表述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同时本题材料侧重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而且B本身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与题意也不符,排除B。

  【考点】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5.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在西雅图市欢迎宴会发表演讲中提到,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先后两次去古巴时曾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由此可见( )

  ① 文化总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

  ② 文化决定着人的行为选择

  ③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 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D 【解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世界影响深远,④正确切题,故入选;他的这部作品给留下深刻印象,并在多年后先后两次专程体验,③符合题意,入选。①表述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排除;②表述错误,文化只能影响人的行为选择,排除。

  【考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看了“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了:

1.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2.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3.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4.高二必修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5.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6.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7.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总结

8.高二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26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