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2)
高二政治生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1)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A)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C)
(1)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有序参与,公民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能力。
(4)国家可以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总之,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A)
直接选举:缺点:成本较高,组织技术难度大。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缺点:使选民与侯选人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4、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C)
(1)意义: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行使: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5、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A)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6、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的意义(B)
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 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 公 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8、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组织(B)
(1)含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意:不是国家机关)
(2)意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高二政治生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2)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基本职能(B)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组织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C)
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A)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权(A)
产生: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按照选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B)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B)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6、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B)
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①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A)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高二政治生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3)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构成(A)
构成要素: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A)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C)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素(B)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一个国家的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5、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C)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A)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伴随着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8、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A)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9、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B)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10、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