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中语文字形的知识点总结(2)

夏萍分享

  高中语文连词成句的知识点

  连词成句: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连成一句话。连词成句,虽然提供的词语主要出自课文内,但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1.选用指定的关联词语或者修辞方法;

  2.内容上作出限制,提供了一个话题,如描述某人的性格,描写行为动作,阐述观点等。这意味着要求有所提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考查关联词语。

  应考策略:

  一、要充分理解所给的词语,在平时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的意思,选词时要避生就熟;

  二、是写话时要尽量使用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优美,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

  三、积累并正确使用常见关联词,注意关联词的配对;

  四、是尽量描写出有“画面感”或富含哲理的句子,言而有物。

  一般方法:

  1.词的组合能力。

  2.词的造句功用,即初步认识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的问题。

  3.词的变化形式,即初步认识词语的重叠方式、附加意义等。

  4.做题技巧。

  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句子讲的大体是什么意思;

  其次应该掌握语法,一般都是主语在前面,有时候会加一些修饰词。

  基本句型:

  1、谁干什么

  ①往南②飞③燕子④一群⑤排队

  一群燕子排队往南飞。

  2、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

  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马②池塘边③在④喝水⑤清清的

  小马在清清的池塘边喝水。

  4、谁为谁干什么

  ①为②买了③皮球④妈妈⑤一个⑥我

  妈妈为我买了一个皮球。

  5、谁带谁干什么

  ①带②秋游③我们④老师⑤去

  老师带我们去秋游。

  6、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兔②草地上③在④和⑤赛跑⑥小马

  小兔和小马在草地上赛跑。

  7、什么地方有什么

  ①美丽的②有③池塘④一朵⑤荷花⑥里

  池塘里有一朵美丽的荷花。

  8、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①树林里②啄木鸟③在④为大树⑤有⑥治病⑦一只

  树林里有一只啄木鸟在为大树治病。

  9、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秋天②一群③往南飞④小燕子⑤排着队

  秋天,一群小燕子排着队往南飞。

  较复杂的句型:

  1、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④快乐地

  小朋友在操场上快乐地做游戏。

  2、什么样的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开开心心地②小海星③玩④可爱的⑤在⑥沙滩上

  可爱的小海星在沙滩上开开心心地玩。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中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编者按】最容易被同学们忽略的标点符号的错误。有得同学就有疑问了:一个小小的标点,我怎么会出现错误呢?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常见的错误类型吧。

  标点符号的种类比较多,根据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16种,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备考策略】

  常见失误

  (1)非疑问句用问号: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解析】“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解析】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未,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 分句之间用顿号: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解析】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解析】“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解析】“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用顿号: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解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7) 集合词语用顿号: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解析】“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8) 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解析】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解析】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0) 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猜你感兴趣:

1.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详解

2.高考文言文知识大全

3.高中语文必修知识总结

4.2018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5.2017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6.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377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