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解读(2)

凤婷分享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这一段主要通过描写别里科夫的生活环境来揭示他的心境。他卧室很小,床上挂着帐子,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这些描写暗示了别里科夫大套子里还有小套子,他是一层又一层地把自己牢牢套住。接着描写别里科夫睡在床上和早晨到校的精神状态,突出他极度害怕的心情和孤僻的性格。小说上一段描写人们都害怕别里科夫,全城的人都“战战兢兢”地在他的套子里生活,这一段则描写别里科夫自己的恐惧害怕,他“战战兢兢”在自己的套子里生活。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说明别里科夫既用套子害人,也用套子害己,他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另一方面也说明别里科夫这类人表面上势力强大,实际上本质虚弱,只不过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第一部分,开头至“虽然也是苦事”,从不同的角度生动而深刻地描写了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课文采用讽刺的手法,从外表到内心都揭露了这个非常丑恶的人物不但可笑,而且可恨,进而从侧面暴露了当时俄国沙皇依赖旧思想,旧传统,旧习惯维持专制统治的反动本质。

  与我国传统小说不同,有些外国小说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叙述,而是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对故事主人公作—个全景式的描写。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然后才转入由其性格形成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这样构思,反映了西方一些作家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性格决定一切,人物的性格决定人物的命运,人生的悲剧是其性格的悲剧。本小说也是如此,在具体叙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之前,用散文的笔法对别里科夫的形象进行了漫画式的勾勒,使读者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本质的认识。然后再叙述人物的故事,让其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他的性格特征和性格悲剧。所以,课文第一部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还只能算是小说的序曲,下面叙述的别里科夫的婚事才是小说的主体。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个句子巧妙地由上文一般性的叙述转入对婚事的叙述。别里科夫是一个被套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的自我封闭的人,但这样的人竟然“差点结了婚”,结婚意味着摆脱孤独,意味着走出“套子”,别里科夫有这种可能吗?小说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柯瓦连科是“新的史地教员”,请特别注意这个“新”字,它在文中有双关的意义,我们阅读小说要紧紧抓住这个“新”,看看柯瓦连科、华连卡“新”在哪里,他们带来了什么新的思想,他们有什么样的新生气?同时我们还应当进一步联想,如果说柯瓦连科代表了“新”,而别里科夫则代表了“旧”,小说通过对别里科夫婚事的描写,怎样表现了新与旧的矛盾冲突?]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①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①五等文官:当时沙皇俄国文官分十四等,这是官级较高的一等。)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这里交代婚事的缘由,也就是故事的开始。小说为别里科夫的婚事列出了一大堆的理由,但是缺少了最根本的一条理由,那就是他没有了对华连卡的爱情,他对婚事全无内心的需要,完全靠旁人的“怂恿”“撮合”。所以说“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昏了头”三字预示着他的婚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和悲剧。]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二天起,就讨厌他。[这是柯瓦连科“新”的表现,小说中的“我们”都怕别里科夫,全城的人也都怕别里科夫,而柯瓦连科不仅不怕他,反而敢于“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①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②。”(①促狭鬼:爱捉弄人的人。②anthropos:希腊语“人”的意思。)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这是故事的发展,写“促狭鬼”和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显然,这个“促狭鬼”也不怕别里科夫,他敢于捉弄他。在这幅漫画里,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把自己牢牢套住,同时又“卷起裤腿”,悄悄地把套子露出一段破绽;他一方面打着伞,用套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一方面伞底下“臂弯里又挽着华连卡”,装模作样的自由恋爱。“促狭鬼”生动地描画出别里科夫这不伦不类、自相矛盾的丑态,辛辣地嘲笑了别里科夫套子的虚伪性和两面性。]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促狭鬼的漫画给予了别里科夫沉重打击。这个整整辖制了全城十五年的幽灵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敢于与他作对,他脸色发青,嘴唇发抖,内心极其恐惧害怕。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既揭露了别里科夫对新生力量的仇恨,也写出了别里科夫对新生力量的恐惧,揭露了别里科夫的虚弱。]

  我甚至可怜他了。[这是说,“我”差一点又被别里科夫“降服”了。这个句子与前文“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遥相照应。]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叙述“骑车事件”,写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矛盾冲突,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骑自行车是一个新鲜事物,华连卡骑着自行车,“涨红了脸”“兴高采烈”,充分表现了姐弟俩对新鲜事物的热爱,表现了享受自由的快乐。对此,“我”很“平心静气”,而别里科夫却认为这“不成体统”,因此“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表现了别里科夫惧怕新事物,惧怕生活中任何变革的反动本质。]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通过外貌、神态和行动的描写,进一步表现别里科夫对新生事物的恐惧和仇恨。]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小说从这里开始描写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正面冲突,故事渐渐进入高潮。]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柯瓦连科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这是围绕婚事展开的矛盾冲突。别里科夫当初“决定结婚”,现在却声明“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恋爱、结婚本是堂堂正正的事情,但在别里科夫看来,是“荒.唐”的事情,有违“正人君子”的规范,充分暴露了他顽固的“套子”立场。无言是最大的轻蔑,柯瓦连科“一句话也不说”,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极大蔑视。]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

  “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解读

25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