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每个学期最后的事情就是期末考试,学习了一学期的知识都在考试中展现出来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消化液
2.内 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
3、下列 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4.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A.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B.胰岛素含量增加
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5.右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6.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作用联系密切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 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7. 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的相对恒定也是人体稳态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而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健康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
8.右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 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10、有 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低下、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骨质疏松症
11、右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没有给你的信息是x k b 1 . c o m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1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池塘中共约有鲫鱼
A.29条 B.360条 C.390条 D.394条
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C.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14.右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5、当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
A.Nt=Noλt B.K/2值 C.J型曲线 D.S型曲线
16.容积为10mL的培养瓶中盛有5mL酵母菌培养液,向其中接种入少量酵母菌纯种,然后将其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经过重复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右。据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液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与营养物质浓度、空间大小、代谢物质积累等因素有关
B.酵母菌个体数量达到200(个)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在第4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D.若保持现有条件继续培养,则酵母菌种群数量将长期保持在400(个)左右
17.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差速离心法 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18.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19.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工作者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工作者利用的原理是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2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
B.在裸岩或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的稳定性减弱
D. 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21.下列各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
2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留下小便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丹顶鹤在繁殖季的求偶舞蹈 D.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23、下面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能量传递是遂级递减的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B.DDT是挥发性物质
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
25.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线粒体与染色体 B.叶绿体与线粒体 C.叶绿体与核糖体 D.线粒体与内质网
26. 下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D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 、B、C总能量10%~20%
D.C处在第三营养级
27、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A.16% B.52% C.64% D.84%
28、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9、右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基础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0. 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它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B.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是指它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方面的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是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方面的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大小是由生物数量的多少决定的
31、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 .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32.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渐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 e.背光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A. B. C. D.
33、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下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仓库条件 高温高湿 高温干燥 中温高湿 中温干燥 低温高湿 低温干燥
赤拟谷盗 100 10 86 13 3 0
杂拟谷盗 0 90 14 87 97 100
A.种内互助 B.种内竞争 C.种间竞争 D.种间互助
34.演 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 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5.下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36、右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3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38.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39.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40、下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据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 810 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41、(每空1分,共8分)右为人体反射弧模式,1、2、3、4、5为五个组成部分。请据回答:
(1)中所画反射弧模式中有______个神经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 (结构)实现的,而且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 。(“单向的”或“双向的”)两 个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依靠 (化学物质)完成的。
42、(每空1分,共8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 。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 ,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 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
43、(每空1分,共7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中曲线 _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填成分)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4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下一表示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其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二是一部分生物的展开。请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一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别是 (1分)和 (1分)。
(2)流入蛇的总能量小于鼠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鼠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所利用。
(3)由二知,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能量。
(4)二可以用一中的 生物表示,碳在其中以 形式流动。
45.(共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分),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分)。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4分)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2分)。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减少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2分)。
46、(每空1分,共5分)为了探 索昆虫交配求偶与信息传递之间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只有未交配的个体才能分泌性外激素)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 ,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雌雄昆虫之间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被称为 。
(2)
对 比 结 论
实验一与实验二 ①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化学物质
实验一与实验三 ②昆虫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物质是由
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
(3)实 验四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这说明
这种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 。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答案
1-10 CDDCD BBDAA 11-20 DBACD DDABD 21-30 BADCB 31-40 BDCDC DCABC
41、(每空1分,共8分)
(1)3 [3]神经中枢(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3)突触 单方向的 神经递质
42、(每空1分,共8分)
(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胰高血糖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43、(每空1分,共7分)
(1)随机取样 16(2)Ⅰ B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
4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丁(1分) 丙(1分) (2)分解者 (3)45 (4)丁、丙 有机物 蛇
4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⑴竞争和捕食 寄生
⑵如右(4分)
⑶增加 ⑷增强
46、(每空1分,共5分)
(1)化学信息
(2)①挥发性的 ②昆虫的腹部
(3 )干扰雌雄虫之间信息的交流 较强的专一性(特异性,意思对即可)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