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大同市重点中学高二期末历史试卷

夏萍分享

  在历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需要结合做题,增加对一样知识点的熟练度,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大同中学的期末历史试卷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同市重点中学高二期末历史试卷介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厂……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②战死犹留千占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A.①④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大民众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

  C.主张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

  3.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利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

  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5.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兀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位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

  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④自银成为流通货币

  A.①②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8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自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风俗画的流行商品经济的繁荣C.理学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

  9.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西学的主要意图是

  A.制造器物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强国御侮

  10早期维新派主张中国效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主张光绪帝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厉行改革,清末在“预备立宪”中则采用德日模式。上述过程反映出

  A.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缺乏社会基础满洲贵族不愿放弃绝对权力

  C.知识界的主张背离了中国国情德日经济的成功对中国产生决定性影响

  1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挞虏B.复中华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2.在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

  A.《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新民主主义论》

  13.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利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此阐述的是

  A..“一国两制”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4.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15.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刁‘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刁‘。”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施“211工程”计划

  C.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提出“双百’方针

  16.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一泛认同

  17柏拉图认为“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他在此强调的是

  A.缓和雅典尖锐的阶级矛盾雅典缺乏民主政治

  C.消除雅典的等级差别社会没有绝对平等

  18.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人类已经进人理性时代

  19.马丁·路德提出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的四大日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扬信仰至上的个人主义②强调了人信仰中的上帝主权

  ③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④即宣扬了神权,也宣扬了人权

  A.①②③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21.卢梭说:“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

  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

  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由自然状态进人社会状态

  22.英国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对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进行证伪的科学家是

  A.哥尼牛顿C.普朗克爱因斯坦

  23.世纪后期有一种理论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认为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认为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这种理论是

  A.经典力学相对论C.马克思主义进化论

  24.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日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5.“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26.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交通工具不同

  27.“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人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二战更加残酷

  28.下面对1920世纪的欧洲文坛的介绍正确的有

  ①典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思想情绪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

  ③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主观理想和个人感情④现实主义文学着力批判社会黑暗面

  A.①②③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印象画派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以下关于印象画派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突出理性,忽视画家主观感受

  C.借鉴了光学等自然科学成果画面构图严谨,重视表现细节

  30.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b+_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8分)

  ()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5分)

  3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德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知识者”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知识者”的思想与康德思想不同的原因。8分)

  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在诸侯争霸过程中管仲改革与商鞍变法的异同。6分)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济南一中高二历史试卷

379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