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
地理必修3偏向文科内容,第二章大多数知识点都是偏向考察记忆力,课本答案也不难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17)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植被蒸腾减弱,空气变干澡,降水减少,从而导致地面变干澡,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20~22)
活动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过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以热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敏感区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活动2:从图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增加草场的压力,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活动工: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
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
(弃耕后劳动力需求
荒漠化加剧
活动4:图示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目的源头就在于人口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23)
干旱区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所以绿洲区的植被一旦被破坏,荒漠化的速度很快,而一旦绿洲变荒漠后,要想恢复却异常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脆弱的环境像一个玻璃花瓶一样,一旦打碎很难恢复。其次是由植物的生长习性决定的,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而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土壤贫瘠,缺少植物生长的优越条件,植物生长困难。再次是植被遭破坏后,荒漠化效应会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水分更加缺乏,气候更加干燥,植被恢复更加困难。
(p26)
1、 一些沿海低地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因为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大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平衡。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地。沿海低地国家会因此失去大量的国土。
2、 思路:森林面积减少——大气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两极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
地。
3、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解决途径: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教材P27“思考”
1、 雨林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加快水循环的过程,增加水循环的水量,除海陆间循环外,内陆循环也很活跃。
2、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使当地气候变干,年温差和日温差增大,气候恶化,甚至旱涝无度。对全球气候的影主要表现在: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被打破,会导致全球变暖;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全球气候恶化,气象灾害增多。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29)
1、 在茂密森林的覆盖下,土壤一般很贫瘠。玉林的生态环境很脆弱,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雨林的这些特点与沙漠很相似。
2、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的养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而是枯枝落叶释放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放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二是在地表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因雨水淋溶作用强而大量流失,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第标志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使其脆弱行的关键所在。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29活动)
1、 至少15年
2、 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
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 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
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32)
对修建雨林公路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若从“利”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要认识到修路与不修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p33)
角色一:原住民
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到城市去不可取。一方面,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合适;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必然会造成人满为患,随之出现的就是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将继续生活在贫困中。应该继续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接受森林外的文明,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展经济、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创造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生活环境,达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
角色二:政府官员
破坏森林会成为环境的罪人,保护森林会成为世界的功臣,依靠破坏雨林发展经济不是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森林是第一位的。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取资金、偿还债务、解决贫困。一是发展以保护为主的开发方式,利用雨林的整体优势发展雨林旅游业、雨林养殖业等;二是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既然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保护也是全世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角色三:商业伐木公司老板
作为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不应唯利是图,应当主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在采伐森林的同时,要及时在热带雨林种植树木,促进雨林的更新,这是对全人类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35)
和大多数人一样对雨林的前途持保护态度。因为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的前途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态度、当地政府和当地民众的观念的影响,因为是开发还是保护完全受人的操纵。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除了要通过“宣言”“议定书”之类的东西加大对当地政府的压力之外,还应伸出援助之手,切实帮助解决当地国家的困难,如贫困问题、债务问题等。作为当地政府要切实认识到保护雨林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作为当地公民要形成保护意识,凡是不利于保护雨林的事不做。这样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财富——亚马孙雨林,雨林的前景才是光明的,反之,在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给雨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玉林的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消除分歧的方法可以各抒己见。
2016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课本答案(p36)
1、 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
因为:(1)发达国家早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发展经济、积累了财富,当环境问题出现时,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增加他们发展的压力;
(2)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正在消耗着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他们的高消费有重大关联;
(3)发达国家比较富裕,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除贫困,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2、 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是必要的。只要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也就得到了保障。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巴西等国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 设立国际基金,是当地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坏雨林,这对保护亚马孙雨林是完全可行的。
综上三个议题,保护雨林的核心问题是消除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贫困,他们开发雨林、毁坏雨林,完全是由发展的需求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