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2)

郑晓分享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试题

  练习巩固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

  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

  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4.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7. 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试题答案

  1.yí chēnɡ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

  2.《闲情记趣》 沈复?

  3.(1)的 (2)它 (3)此

  4、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③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

  观察它的纹理。

  5、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6、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7、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8、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9、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山市》

  一、知识点梳理

  文学常识:作者:蒲松龄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蒲松龄,世称为“聊斋先生”,字留仙,淄川(现在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他称他自己的这书为“悲愤之书”。郭沫若的赞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

  次虐入骨三分。

  字词解释

  1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涣山,也作“焕山”。 2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3 青冥 :青天,天空。4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5 近中 :近处。 6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7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8 飞甍 :飞檐。甍,屋檐。9 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10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11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又写做“埤堄”。12 连亘 :连绵不断。13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4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15 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16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āng), 街巷,店铺。17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18 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19 依稀 :隐隐约约20 既而:一会儿。21 乌有 :没有。乌,同“无”。 22 危楼 :高楼。危,高。 23 霄汉 :云霄与天河。 24 窗扉 :窗户。25 裁如星点 :仅仅像星星点点。裁,同“才”,仅仅。 26 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7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28 凭 :靠着。

  29 不一状 :形状不一。30 逾时 :过了一会儿。逾,越过。 31 倏忽 :突然。32 .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33 .遂 :终于。34 邑 :县 35 孤 :孤零零 36 耸 :耸立37 惊疑 :惊奇,疑惑38 碧 :碧绿39 甍 :屋檐40 同人:志同道合的友人 41 恒:经常 42 然:但是43 数:几 44 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45 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出行 46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古今异义词

  1.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译: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2.危 古义:高,高耸。今译:危险。

  3睥睨 古义:指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今译: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语文七年级练习试题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

  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

  2..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恒(经常)不一见 相顾(看)惊疑

  B.始悟为(成为)山市 以(用)亿万计

  C.惟(只有)危楼一座 则明(明显)渐少

  D.或凭(凭借)或立 与世无别(差别)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5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

  6.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__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

  9.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答

  10.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11.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到 为初生阶段; 为发展阶

  段; 是高潮阶段。

  答案1. C(“危楼”即高楼)2.A 3. C 4.(2)夸张 (2)比喻 (3)排比5.C 6.①无何:不一会儿 ②未几:不一会儿 ③既而:不久 ④逾时:过些时候 ⑤倏忽: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

  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7.没有 子虚乌有 8.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9.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10.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1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寓言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

  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

  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

  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 ,此书为西汉淮南王 编著。成语“ ”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 (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

  答案

  1.《淮南子?人间训》 刘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擅长、善于。 逃跑。 带领。 因为。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4.寓言 祸与福和

  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西江月》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稼轩长短句》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辛弃疾 《全唐诗》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

  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

  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体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__

  4.本诗以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景,然后写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


看过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的还看了:

1.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2.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复习题

3.初一语文古诗复习材料

4.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诗词名句背诵题

1107658